家裏老人拿筷子時手抖得像篩糠,端個茶杯都能灑出半杯水,這畫面是不是看著特別揪心?先別急著往帕金森症上聯想,手抖這事兒可比你想像的複雜多了。醫學上把這種不自主抖動叫做”震顫”,背後藏著十幾種可能原因呢!
一、分清生理性和病理性震顫
1、喝咖啡後的手抖
每天三杯美式下肚,咖啡因會讓神經系統過度興奮。這種抖動通常出現在做精細動作時,比如穿針引線。
2、餓肚子時的低血糖反應
血糖低於3.9mmol/L時,身體會啟動應急機制。除了手抖還伴隨心慌出汗,吃塊巧克力立刻緩解。
3、情緒激動時的生理反應
吵架後氣得.手抖,上臺演講緊張到拿不住話筒。這種情緒性震顫持續時間短,平靜後自動消失。
二、需要警惕的4種病理性震顫
1、特發性震顫
最常見的慢性震顫,端茶杯、寫字時明顯,喝酒後反而減輕。60%有家族遺傳史,通常從青年期就開始。
2、帕金森病震顫
典型表現為”搓丸樣”動作,靜止時抖得厲害,活動時反而減輕。常從單側手指開始,伴隨肌肉僵硬。
3、甲狀腺功能亢進
手抖同時伴有心慌、怕熱、消瘦。抽血查甲功五項就能確診,治癒甲亢後震顫自然消失。
4、藥物性震顫
某些哮喘藥、抗抑鬱藥、降壓藥的副作用。仔細查看藥品說明書,調整用藥後症狀改善。
三、自測震顫類型的3個方法
1、觀察發作時機
拿張紙記錄:是靜止時抖還是動作時抖?吃飯抖還是寫字抖?早晨重還是晚上重?
2、做指鼻試驗
伸直手臂用食指碰鼻尖,特發性震顫患者完成這個動作會特別困難。
3、飲酒測試
小酌一杯(僅限特發性震顫排查),如果tremor減輕,很可能是特發性震顫。
四、什麼情況必須看醫生?
1、震顫進行性加重
從偶爾抖發展到影響吃飯穿衣,甚至夜間抖醒。
2、伴隨其他症狀
出現走路小碎步、面具臉、嗅覺減退等帕金森徵兆。
3、突發劇烈震顫
伴有頭痛嘔吐,可能是腦血管意外的前兆。
其實老年人手抖就像汽車零件用久了難免有磨損,關鍵是要找准”故障代碼”。記錄下震顫的特點和規律,帶給神經科醫生看,遠比自己在網上瞎查靠譜。記住啊,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但忽視報.警信號可能會錯過最佳干預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