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備孕路上的B超單越積越厚,很多女性都會面臨這個靈魂拷問:輸卵管檢查到底做不做?那些關於”造影很痛””會有後遺症”的傳言,讓不少人在診室門口望而卻步。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檢查的神秘面紗。
一、什麼情況需要做輸卵管造影?
1、備孕1年以上未孕
如果規律同房超過12個月沒動靜,醫生通常會建議排查輸卵管因素。這是不孕症檢查的常規專案之一。
2、有盆腔手術史
做過闌尾炎、卵巢囊腫等盆腔手術的女性,輸卵管粘連風險較高。造影能直觀顯示輸卵管通暢度。
3、反復流產史
兩次以上自然流產需要考慮輸卵管功能問題,特別是伴有盆腔炎病史的情況。
二、輸卵管造影的3大認知誤區
1、”造影特別疼”是誤解
多數人描述為”像痛經般的脹痛”,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5分鐘。緊張情緒反而會加重不適感。
2、”輻射傷害卵巢”不科學
現代造影劑輻射量相當於拍2次胸片,在安全範圍內。檢查後下個月經週期即可備孕。
3、”會引發感染”概率極低
正規醫院嚴格消毒的情況下,感染率不足1%。術後遵醫囑用抗生素預防即可。
三、檢查前後的注意事項
1、時間選擇很關鍵
月經乾淨後3-7天是最佳檢查時間,要嚴格避孕當月。
2、這些情況要暫緩
急性炎症期、不明原因出血、碘過敏史等情況需要提前告知醫生。
3、術後護理三件事
24小時內避免盆浴,兩周禁止同房,出現發熱腹痛要及時就醫。
四、替代方案有哪些?
1、超聲造影更溫和
通過陰.道超聲觀察造影劑流動,無輻射但準確度略低。
2、宮腹腔鏡更直觀
能同時處理發現的粘連等問題,但需要住院全麻。
3、基礎檢查先排查
建議先完成激素六項、排卵監測等基礎檢查再考慮造影。
醫學檢查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與其在”做不做”間反復糾結,不如帶著檢查單和醫生好好聊聊你的擔憂。記住,適合別人的方案未必適合你,專業醫生會根據個體情況給出最優建議。備孕路上,科學認知才是最好的減壓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