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這個小毛病,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吃飯時不小心咬到腮幫子,第二天就會冒出個白點點,疼得連喝水都困難。但你知道嗎?有些口腔潰瘍可能暗藏風險,需要特別注意。
一、普通潰瘍和危險潰瘍的區別
1、持續時間差異
普通潰瘍通常1-2周就能自己好,如果超過3周還不癒合,就要提高警惕了。這種長期不愈的潰瘍可能存在病變風險。
2、外觀特徵不同
良性潰瘍邊緣整齊,表面覆蓋白色假膜。惡性潰瘍邊緣不規則,可能呈現菜花狀或火山口狀,基底較硬。
3、伴隨症狀
普通潰瘍只有局部疼痛,惡性潰瘍可能伴隨麻木感、牙齒鬆動、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二、需要警惕的5個危險信號
1、潰瘍面積持續擴大
直徑超過1釐米,且不斷增大的潰瘍要特別注意。普通潰瘍通常直徑在3-5毫米左右。
2、疼痛感異常
普通潰瘍會隨著時間減輕疼痛,而惡性潰瘍可能疼痛感逐漸加重,甚至出現放射性疼痛。
3、反復固定位置發作
同1個位置反復出現潰瘍,癒合後又很快復發,這種情況需要專業檢查。
4、伴隨其他症狀
出現不明原因的口臭、唾液分泌異常、說話或吞咽困難等伴隨症狀時不能大意。
5、癒合後留下硬結
潰瘍癒合後在原位置摸到硬塊,或者黏膜顏色發生改變,都是危險信號。
三、哪些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1、長期吸煙飲酒者
煙草和酒精會持續刺激口腔黏膜,增加癌變風險。這類人群出現潰瘍要格外重視。
2、佩戴不合適假牙者
長期摩擦刺激可能導致黏膜異常增生,定期檢查假牙的適配性很重要。
3、免疫力低下人群
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口腔潰瘍癒合能力較差,容易繼發感染。
4、有家族史者
直系親屬中有口腔癌病史的人,要更加關注口腔健康狀態。
四、預防勝於治療
1、保持口腔衛生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使用牙線清潔牙縫,定期洗牙去除牙結石。
2、避免刺激因素
戒煙限酒,少吃過燙、過硬、辛辣刺激的食物,減少對口腔黏膜的損傷。
3、均衡飲食
保證維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的攝入,缺乏這些營養素容易導致反復潰瘍。
4、定期口腔檢查
建議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專業口腔檢查,及時發現潛在問題。
口腔潰瘍雖然常見,但也不能掉以輕心。記住1個原則:兩周不愈的潰瘍一定要看醫生。特別是中老年朋友,更要重視口腔健康。平時多觀察,發現問題及時就醫,才能防患於未然。畢竟,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