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健康熱點出現便血,是腸癌還是痔瘡?...

出現便血,是腸癌還是痔瘡?醫生教你辨別,別再混淆了

上廁所時突然發現紙巾染紅,心裏咯噔一下——該不會是腸癌吧?先別慌,據統計90%的便血其實源自良性疾病。但如何分辨危險的”真警.報”和普通的”假警.報”?記住這幾個關鍵區別特徵,自己在家就能初步判斷。

一、看顏色:鮮血和暗血大有講究

1、鮮紅色血跡

多出現在便後滴血、廁紙帶血或糞便表面附著,常見於痔瘡或肛裂。這種血液沒有經過腸道消化,保持著原本的鮮紅色。

2、暗紅色或柏油樣

血液在腸道停留時間較長時會變暗,形成類似柏油的黑便。若同時帶有腥臭味,要警惕上消化道出血或腸道腫瘤。

二、觀察伴隨症狀:疼痛不是壞事

1、排便時肛門疼痛

肛裂的典型表現是刀割樣疼痛,持續數小時;痔瘡發作時可能有墜脹感。這兩種情況反而說明問題出在肛門末端。

2、無痛性便血更危險

腸道腫瘤的出血通常不伴疼痛,但會逐漸出現大便變細、裏急後重(有便意但排不出)等改變。若同時有消瘦、貧血,務必及時就醫。

三、留意出血規律:偶爾和持續差別大

1、間斷性出血

痔瘡出血往往與便秘、腹瀉等誘因相關,改善生活習慣後症狀會緩解。

2、持續性出血

超過2周的反復便血,即便量少也要重視。腸道息肉或腫瘤的出血通常呈現漸進性加重特點。

四、簡單自測:三步驟初步篩查

1、記錄出血特徵

用手機拍攝糞便照片(雖然有點尷尬),記錄出血顏色、頻率、是否混在糞便中等細節。

2、做隱血試驗

藥店購買便隱血檢測試紙,連續檢測3天晨便。注意檢測前3天不要吃動物血、紅肉以免假陽性。

3、觀察全身變化

特別留意體重是否莫名下降、有無疲勞感加重等全身症狀,這些是重要的預警信號。

發現異常建議儘早就醫檢查,腸鏡是診斷的金標準。40歲以上人群即使沒有症狀,也建議每3-5年做一次腸鏡篩查。記住,早發現早干預的腸道腫瘤,治療幾率可以超過90%。與其每天提心吊膽,不如花20分鐘做個檢查求個安心。

您可能感興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AD2

最多人閱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