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食用油,包裝上印著各種”健康””純天然”的標籤,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所謂的”健康油”正在你的血管裏埋下隱患。最近營養學界掀起了一場關於食用油的討論熱潮,那些被我們當作養生佳品的油類,可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友好。
一、這些油類可能暗藏風險
1、過度精煉植物油
現代精煉工藝會破壞植物油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高溫脫臭過程還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酸。這類油雖然保質期長,但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2、部分調和油
某些標榜”黃金比例”的調和油,實際可能摻雜大量廉價油基。要特別警惕配料表中”食用植物調和油”這樣模糊的標注。
3、反復使用的煎炸油
餐廳和外賣常用的煎炸油,經過多次高溫加熱後會產生醛類等有害物質。即使在家做飯,也要避免油溫過高和重複使用。
二、如何辨別優質食用油
1、看加工工藝
優先選擇標注”冷榨””初榨”的產品,這類油保留了更多營養成分。避免選擇”浸出””精煉”等字樣的油品。
2、查營養成分表
優質食用油應該明確標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特別是單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橄欖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應在55%以上。
3、觀察油品狀態
品質好的植物油通常顏色較深,低溫下會出現自然凝固現象。過於清澈透明、長期不凝固的油品可能經過深度加工。
三、科學用油的三個原則
1、多樣化搭配
不要長期只吃一種油,可以準備2-3種不同油類交替使用。比如涼拌用橄欖油,炒菜用茶油,燉煮用花生油。
2、控制總攝入量
每人每天食用油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30克。可以使用帶刻度的油壺,避免不知不覺中超量。
3、注意保存方式
食用油要避光保存,開封後儘量在2個月內用完。不要放在灶台附近,高溫會加速油脂氧化。
四、真正推薦的優質油類
1、特級初榨橄欖油
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質,適合涼拌或低溫烹飪。注意選擇深色玻璃瓶包裝的產品。
2、冷榨山茶油
煙點高適合中式烹飪,含有80%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要認准”冷榨”標識,避免精煉產品。
3、未精煉花生油
保留更多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適合燉煮類菜肴。選擇壓榨工藝的產品更健康。
記住,再好的油也要控制用量。現在就開始檢查你家廚房的油瓶吧,給血管來個大掃除!養成科學用油習慣,才能讓全家人吃得既美味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