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桌上那雙熱情夾菜的筷子,可能正悄悄傳遞著比乙肝更危險的”健康炸.彈”!雖然醫學早已證實乙肝不會通過共餐傳播,但餐桌上確實藏著三類容易被忽視的傳染性疾病。下次聚餐前,不妨先瞭解這些潛伏在美食背後的健康隱患。
一、容易被忽視的三種共餐傳播疾病
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這種寄生在胃黏膜的細菌,是胃炎和胃潰瘍的主要元兇。共用餐具時,沾有感染者唾液的筷子可能成為傳播媒介。感染者可能出現上腹隱痛、口臭等症狀,但約半數人沒有任何不適。
2、甲型肝炎
與乙肝不同,甲肝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餐具是主要傳染源。發病初期會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等類似感冒症狀,隨後出現黃疸。
3、戊型肝炎
傳播途徑與甲肝相似,但潛伏期更長。孕婦和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後可能發展為重型肝炎。食用未煮熟的貝類海鮮是常見感染途徑。
二、阻斷餐桌傳染的四個關鍵點
1、公筷分餐要徹底
不僅要準備公筷,每道菜都應該配備獨立公勺。避免用自己的筷子翻動公共餐盤中的食物。
2、餐具消毒有講究
100℃沸水持續煮沸1分鐘才能有效殺滅大部分病原體。家用消毒櫃要選擇具有高溫消毒功能的型號。
3、高風險食物要警惕
生食海鮮、涼拌菜、未徹底加熱的剩菜風險較高。外出就餐儘量選擇充分加熱的菜品。
4、個人衛生不能忘
飯前便後要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時長不少於20秒。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公共餐具的入口部位。
三、特殊人群的防護要點
1、家有嬰幼兒
不要用嘴吹涼食物喂孩子,更不要咀嚼後餵食。孩子的餐具要單獨清洗消毒。
2、免疫力低下者
化療患者、HIV感染者等要避免生冷食物。外出就餐可自備可攜式餐具。
3、孕期女性
儘量避免參加大型聚餐。必須外出就餐時,選擇衛生等級B級以上的餐廳。
現代醫學證實,只要掌握正確的防護方法,共餐傳染疾病的風險完全可以控制在安全範圍內。與其因噎廢食地拒絕社交聚餐,不如學會這些實用的防護技巧。記住,健康的社交生活與疾病預防從來都不矛盾,關鍵是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下次舉筷前,不妨先檢查餐桌上的防護措施是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