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不只會讓體檢單上的數字飆升,你的雙腳其實每天都在發出預警信號!那些被忽視的腳部變化,可能是身體在拉響糖尿病足的警.報。別等到傷口潰爛才後悔,現在低頭看看雙腳還來得及。
一、雙腳發出的4個危險信號
1、莫名刺痛感來襲
腳底像踩在針氈上,夜間刺痛感更明顯。這種周圍神經病變的典型表現,意味著長期高血糖已損傷末梢神經。約6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這種症狀,往往從腳趾開始向上蔓延。
2、皮膚悄悄變”樹皮”
足部皮膚異常乾燥起皮,甚至出現魚鱗狀裂紋。高血糖會導致汗腺分泌異常,失去油脂保護的皮膚更容易開裂感染。特別注意腳後跟部位,這裏角質層最厚也最脆弱。
3、溫度感知”失靈”
泡腳時對水溫不敏感,容易燙傷卻不自知。這是溫度覺減退的表現,意味著神經損傷已經影響感覺功能。建議每次洗腳前用手肘試水溫,控制在40℃以下最安全。
4、傷口癒合變”樹懶”
小傷口半個月都不結痂,甚至逐漸擴大。高血糖環境會抑制免疫細胞活性,使傷口修復速度下降3-5倍。腳趾縫、指甲邊緣等隱蔽部位要重點檢查。
二、糖尿病足的3個發展階段
1、神經病變期
主要表現為感覺異常,可能出現襪套樣麻木感。這個階段及時干預,可以避免75%的嚴重併發症。
2、血管病變期
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皮膚溫度降低。走一段路就腿腳酸痛,休息後緩解(間歇性跛行)。
3、潰瘍感染期
出現難以癒合的潰瘍,嚴重時可能引發骨髓炎。這個階段治療複雜,約有20%患者最終需要截肢。
三、日常護足黃金法則
1、每日檢查不能少
準備帶手柄的檢查鏡,重點觀察腳底、趾縫。發現紅腫、水泡立即處理,別等小問題釀成大禍。
2、洗腳講究”三不”原則
水溫不超過40℃、浸泡不超10分鐘、擦幹不遺漏趾縫。洗完後可塗抹含尿素的潤膚霜,但別塗在趾縫間。
3、鞋襪選擇有門道
下午腳部腫脹時去買鞋,選擇圓頭厚底款式。襪子要選無骨縫製的純棉材質,每天更換保持乾燥。
4、修剪指甲要科學
洗完腳後趁指甲軟化時平剪,避免剪太短。有嵌甲傾向者建議找專業修腳師處理。
四、這些行為要拉黑
×光腳走路。
×用熱水袋暖腳。
×自行處理雞眼。
×穿新鞋長時間行走。
×抽煙(會加重血管病變)。
你的雙腳是血糖的”晴雨錶”,那些細微變化都在訴說身體的秘密。從現在開始,每天花3分鐘做個足部檢查,別讓糖尿病足有機可乘。記住,最好的治療永遠是提前預防,控糖護腳要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