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丫子也能當”血糖儀”?這可不是開玩笑!當你還在糾結要不要測血糖時,雙腳可能早就發出了預警信號。據統計,約30%的糖尿病患者最初是通過足部異常發現病情的。今天就來揭秘雙腳發出的4個”求.救暗號”。
一、腳部皮膚異常變化
1、莫名乾燥脫屑
血糖超標會導致皮膚神經末梢受損,腳部皮脂腺分泌減少。如果腳後跟出現魚鱗狀脫皮,塗抹潤膚霜也難以緩解,要警惕血糖問題。
2、頑固性瘙癢
高血糖環境容易滋生真菌,但區別於普通腳氣,這種瘙癢往往伴隨皮膚溫度降低,且抗真菌藥物效果不佳。
二、感覺神經異常表現
1、螞蟻爬行感
約6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典型表現就是足底有持續性的針刺感或螞蟻爬行感,夜間尤為明顯。
2、溫度感知錯亂
明明水溫正常,卻總覺得洗腳水太燙或太涼。這是高血糖損傷溫度感受神經的表現,很容易導致燙傷不自知。
三、足部形態異常改變
1、趾甲變厚發黃
血糖長期偏高會影響趾甲角質蛋白合成,導致趾甲增厚、分層,並呈現不健康的黃褐色,容易誤認為灰指甲。
2、足弓逐漸塌陷
糖尿病足病會導致足部小肌肉萎縮,典型表現就是原來正常的足弓慢慢變平,行走時足底疼痛加劇。
四、傷口癒合異常緩慢
1、小傷口久不癒合
健康人腳上小傷口3-5天就能結痂,而高血糖患者可能兩周都不見好轉,創面反而逐漸擴大。
2、反復出現潰瘍
同一部位反復破潰形成”火山口”狀潰瘍,周圍皮膚發黑發硬,這是糖尿病足最危險的信號之一。
特別提醒:出現上述任何症狀都建議及時檢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日常要注意每天檢查雙腳,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襪,洗腳水溫控制在37℃以下,修剪趾甲避免過短。記住,雙腳是血糖的”晴雨錶”,早發現早干預才能避免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