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到底該躺著養病還是堅持運動?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病友和家屬。其實最新研究顯示,科學運動不僅能改善生活品質,還可能增強治療效果。但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患者,運動方式確實大有講究。
一、化療期間的運動指南
1、低強度有氧運動最安全
散步是最推薦的方式,每天分2-3次進行,每次10-15分鐘。室內騎自行車也是不錯的選擇,注意控制心率不超過靜息心率+20次/分鐘。
2、避免劇烈運動
化療期間免疫力較低,要避免游泳等可能接觸病菌的運動。力量訓練也要暫停,以免加重身體負擔。
3、重視拉伸運動
簡單的瑜伽拉伸動作能緩解化療帶來的肌肉酸痛。每個動作保持15-20秒,每天練習10分鐘即可。
二、放療期間的運動建議
1、局部放療要保護照射部位
胸部放療避免擴胸運動,腹部放療不要做仰臥起坐。可以嘗試溫和的太極或八段錦。
2、注意防曬
放療後皮膚敏感,戶外運動要避開強光時段,做好物理防護。
3、監測體溫
放療可能影響體溫調節功能,運動前後要測量體溫,出現異常立即停止。
三、康復期的運動方案
1、逐步增加運動量
從每週3次、每次20分鐘開始,兩個月內逐漸延長到每次40分鐘。優先選擇快走、游泳等全身運動。
2、加入抗阻訓練
使用彈力帶進行輕度力量練習,每週2次,每次8-10個動作,有助於恢復肌肉力量。
3、保持運動多樣性
交替進行有氧、柔韌和平衡訓練,比如一天快走、一天瑜伽、一天太極。
四、終末期的活動原則
1、以舒適為前提
臥床患者可以在床上做踝泵運動,每小時活動腳踝10次,預防血栓。
2、重視呼吸練習
腹式呼吸訓練每天3次,每次5分鐘,能改善缺氧症狀。
3、家人輔助運動
家屬可以幫助患者做被動關節活動,每個關節活動5-10次,注意動作輕柔。
運動不是癌症患者的禁忌,而是康復的良藥。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患者應該根據自身狀況,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記住幾個關鍵原則: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及時調整。現在就開始和主治醫生討論適合你的運動計畫吧,讓科學運動成為抗擊病魔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