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是由視神經供血不足導致的視力損傷,常見於中老年人,與血管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相關。
1、血管因素:
視神經前段或後段的小血管阻塞是主要病因,動脈炎、動脈硬化會減少血流供應。治療需改善微循環,如口服尼莫地平、靜脈滴注前列地爾,嚴重者需血管介入手術。
2、全身疾病: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加速血管病變,血糖血壓控制不佳時易發。需聯合用藥,如二甲雙胍控糖、氨氯地平降壓,並定期監測眼底變化。
3、急性失血:
大出血或休克導致血壓驟降,視神經灌注不足。緊急處理包括輸血補液恢復血容量,後期輔以甲鈷胺營養神經。
4、眼部壓迫:
青光眼或眶內腫瘤壓迫視神經血管。需降眼壓藥物如噻嗎洛爾滴眼液,或手術解除壓迫,視神經減壓術可挽救殘餘視力。
5、炎症感染:
巨細胞動脈炎等免疫性疾病引發血管炎症。激素衝擊治療常用甲強龍,配合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需警惕激素副作用。
日常需低鹽低脂飲食,增加深海魚、藍莓等抗氧化食物攝入;適度進行快走、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改善血液迴圈;避免突然低頭、用力屏氣等動作。視力突然下降需立即就醫,黃金治療窗為發病後6-8小時。定期眼科檢查對高危人群尤為重要,早期干預可保留更多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