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情感溝通孩子情緒失控、拒學?心理師...

孩子情緒失控、拒學?心理師揭「這5種狀況」該就醫評估!

兒童出現持續情緒行為異常、社交障礙或發育遲緩時需要心理醫生介入,常見情況包括情緒失控、學習困難、社交退縮、創傷後應激及家族遺傳風險。

1、情緒失控:

頻繁發脾氣、攻擊行為或持續悲傷超過兩周可能是焦慮抑鬱的表現。認知行為療法能幫助兒童識別情緒,通過情緒卡片遊戲訓練表達;家庭治療可改善親子互動模式,父母需避免以暴制暴;嚴重病例可能短期使用舍曲林等抗抑鬱藥,需配合定期復診評估。

2、學習困難:

閱讀書寫障礙或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會導致學業持續落後。神經心理評估可確診,行為矯正計畫需家校協同執行;感覺統合訓練如平衡木練習能改善專注力;呱甲酯類藥物需在醫生監督下調整劑量,配合每日行為記錄表監測效果。

3、社交退縮:

拒絕眼神交流、回避集體活動可能預示自閉譜系障礙。應用行為分析ABA療法通過分步強化改善社交技能;社交故事訓練用圖畫書模擬場景;團體治療中安排平行遊戲逐步過渡到互動遊戲,避免強制社交造成壓力。

4、創傷應激:

虐待、事故或親人離世後出現噩夢、尿床需創傷治療。沙盤治療提供安全表達空間,眼動脫敏療法EMDR對年長兒童有效;建立穩定的生活儀式如睡前安撫程式;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可樂定緩解失眠,但需配合每週心理疏導。

5、遺傳風險:

家族有精神分裂症或雙相障礙史需定期發育監測。基因檢測結合行為觀察,重點篩查幻覺妄想症狀;正念訓練提升情緒調節能力;建立規律作息避免睡眠剝奪誘發症狀,青春期前不建議藥物干預,每半年進行心理評估建檔。

日常補充富含Omega-3的深海魚和堅果有助於神經發育,每天保證1小時跳繩等有氧運動調節神經遞質。建立穩定的家庭規則和就寢儀式,避免睡前使用電子設備。當兒童出現自傷、拒食或功能持續退化超過一個月,應立即預約兒童精神科專項評估,早期干預效果顯著優於滯後處理。

您可能感興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AD2

最多人閱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