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位粉絲留言:”和老公相親認識,純粹為了結婚而結婚,現在日子過得像合租室友…”
這讓我想起前幾天熱.搜上相親結婚的後來都怎樣了的話題。評論區兩極分化:有人抱怨”像找了個長期飯票”,也有人曬出”先婚後愛”的甜蜜日常。
01
相親婚姻≠將就婚姻
心理學研究發現,相親結婚的夫妻離婚率比自由戀愛低23%。
日.本婚戀專家山田昌弘提出”理性婚姻”概念:雙方明確婚姻目標時,反而更容易建立穩定關係。
那些抱怨”沒感情”的夫妻,往往陷入一個誤區——把”心動”當作婚姻必需品。實際上,大腦分泌苯乙胺的激.情期最長維持18個月。
02
沒有期待反而驚喜更多
自由戀愛常因”他變了”而失望,相親婚姻卻因”發現優點”而升溫。
就像開盲盒時預期越低越容易滿足,婚姻滿意度遵循同樣的心理機制。
臨床心理學家發現:相親夫妻更注重”培養感情”,而戀愛結婚的夫妻總在”檢驗感情”。前者像種花,後者像摘花。
03
把室友變成愛人的3個開關
①製造”非必要接觸”:幫他整理領帶時多停留3秒,遞茶杯時刻意碰觸手指。身體接觸會欺騙大腦產生親.密感。
②建立專屬暗號:可以是只有你們懂的梗,或是固定宵夜口味。共同記憶會編織出獨特的情感紐帶。
③設置”婚姻里程碑”:每月一次超市採購日,每年重複拍結婚登記照。儀式感能啟動關係中的新鮮感。
婚姻治療師約翰·戈特曼說過:”最好的愛情不是一見鍾情的電光火石,而是日久生情的細水長流。”那些抱怨相親沒感情的夫妻,可能還沒發現藏在柴米油鹽裏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