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6 7 月, 2025
主頁美容美妝蛀牙是怎樣被“吃掉”的?科...

蛀牙是怎樣被“吃掉”的?科學家拍下了細菌吞噬牙齒全過程

你絕對想像不到,那些潛伏在口腔裏的小東西,正在用怎樣驚人的方式蠶食我們的牙齒。科學家們通過顯微攝影技術,首次完整記錄了蛀牙形成的”犯罪現場”——原來牙齒是這樣被一口口吃掉的!

一、蛀牙細菌的”饕餮盛宴”

1、細菌界的拆遷隊

變形鏈球菌是主要”施工隊”,它們分泌的酸性物質能溶解牙釉質中的礦物質。每平方毫米牙面可能駐紮著上億個這樣的”拆遷工人”。

2、完美的作案條件

當食物殘渣(尤其是糖分)停留超過20分鐘,細菌就開始狂歡派對。它們把糖分解成酸,PH值可降至4.5以下——這相當於檸檬汁的酸度。

3、漸進式破壞模式

從牙釉質表面的白堊斑開始,到形成黑色蛀洞,整個過程就像螞蟻搬家。初期可能毫無痛感,等察覺到時往往已經傷及牙髓。

二、顯微鏡下的”吃牙”實錄

1、第一階段:表面淪陷

細菌先在牙釉質表面形成生物膜,用酸性物質腐蝕出微孔。電子顯微鏡顯示,這些孔洞直徑僅有頭髮絲的千分之一。

2、第二階段:縱深發展

酸性物質沿著牙釉質棱柱方向侵蝕,形成典型的錐形蛀洞。此時牙齒會出現對冷熱敏感的預警信號。

3、第三階段:全面崩塌

當蛀蝕突破牙本質層,細菌會順著牙小管長驅直入。牙髓腔感染後,那種痛感就像有電鑽在牙神經上施工。

三、意想不到的蛀牙幫兇

1、夜間唾液減少

睡眠時唾液分泌量下降75%,失去沖刷作用的口腔成了細菌的溫床。這就是為什麼睡前刷牙特別重要。

2、錯誤的刷牙方式

橫向用力刷牙會在牙頸部磨出楔形缺損,這裏比平滑牙面更容易堆積菌斑。

3、頻繁的加餐習慣

辦公室抽屜裏的零食,讓口腔長期處於酸性環境。實驗顯示,每天進食超過6次的人蛀牙風險翻倍。

四、科學防蛀的黃金法則

1、刷牙的”222法則”

每天刷2次,每次2分鐘,飯後30分鐘內刷。別忘了用牙線清理牙刷夠不到的牙縫。

2、聰明的飲食選擇

乳酪中的酪蛋白能中和口腔酸性,堅果類食物可以機械清潔牙面。吃完甜食後喝點水或嚼無糖口香糖。

3、定期的專業檢查

每半年洗牙不僅能清除牙結石,還能發現早期的脫礦白斑。氟化物保護漆可使牙釉質抗酸能力提升40%。

現在知道為什麼牙醫總嘮叨要好好刷牙了吧?那些看不見的細菌,正在用比我們想像中更狡猾的方式破壞牙齒。下次想吃零食時,不妨想想那些顯微鏡下張牙舞爪的小怪物——保護好牙齒,就是在和億萬細菌打一場持久戰!

您可能感興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AD2

最多人閱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