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2 7 月, 2025
主頁情感溝通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這些...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這些誤解你中了嗎?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不包括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1、核心症狀: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核心症狀包括反復體驗創傷事件、回避與創傷相關的刺激、情感麻木和過度警覺。反復體驗表現為噩夢、閃回等,回避行為則是對創傷相關場景或話題的刻意回避。情感麻木表現為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過度警覺則表現為易激惹、睡眠障礙等。

2、認知改變:

創傷後應激障礙可能導致認知功能的改變,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患者可能出現對創傷事件的扭曲認知,如自責、負罪感等。這些認知改變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3、情緒波動:

患者可能出現情緒波動,如焦慮、抑鬱、憤怒等。這些情緒波動可能持續較長時間,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焦慮表現為緊張不安,抑鬱則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喪失,憤怒則可能表現為易激惹、攻擊性行為。

4、生理反應:

創傷後應激障礙可能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如心跳加速、出汗、呼吸急促等。這些生理反應通常在患者接觸到與創傷相關的刺激時出現,屬於應激反應的一部分。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可能導致身體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

5、社會功能:

創傷後應激障礙可能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如工作能力下降、社交退縮等。患者可能因為症狀而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導致社會適應能力下降。社交退縮表現為避免與他人接觸,工作能力下降則表現為工作效率降低、頻繁請假等。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藥物治療可使用抗抑鬱藥、抗焦慮藥等,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療法、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療法等。生活方式調整包括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健康飲食等。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魚類、堅果等,運動方面建議進行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等。護理方面應注重心理支持,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您可能感興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AD2

最多人閱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