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健康熱點健康媒體65歲後要觀察身體的4個指...

65歲後要觀察身體的4個指標,預示你的壽命長短,別忽視了

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朋友退休後反而比上班時更忙了,忙著帶孫子、跳廣場舞、參加老年大學。但你知道嗎?這個階段的身體就像一輛行駛了幾十年的汽車,需要更精心的保養。特別是這4個關鍵指標,就像汽車的儀錶盤,能提前告訴你身體這臺”老爺車”還能跑多遠。

一、血壓:身體的”壓力錶”

1、理想血壓值應該在120/80mmHg左右,超過140/90就要引起重視了。但要注意,血壓不是越低越好,突然降得太低反而可能引發頭暈等問題。

2、測量血壓最好選在早晨起床後,這時候的數據最能反映真實情況。記得測量前靜坐5分鐘,避免剛運動完就測。

3、如果發現血壓波動較大,建議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偶爾高一次不用太緊張,持續異常才需要干預。

二、血糖:身體的”燃料指標”

1、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就要當心了。但很多人不知道,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11.1mmol/L同樣值得關注。

2、血糖問題最狡猾的地方在於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出現”三多一少”症狀時,往往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

3、建議每3個月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這個指標能反映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準,比單次測量更有參考價值。

三、骨密度:身體的”鋼筋水泥”

1、女性絕經後、男性65歲後,骨量流失會明顯加快。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身高比年輕時縮短超過3釐米,就要警惕骨質疏鬆。

2、補鈣不是越多越好。每天800-1000mg就夠了,關鍵是要配合維生素D幫助吸收,適當曬太陽也很重要。

3、預防骨折比治療更重要。家中浴室鋪防滑墊、穿防滑鞋,這些小細節能大大降低風險。

四、肌肉量:身體的”發動機”

1、很多人只關注體重,卻忽略了肌肉流失。一個明顯的信號:原來輕鬆擰開的瓶蓋現在需要很費力。

2、預防肌少症不是非要劇烈運動。每天30分鐘快走,配合一些簡單的抗阻力訓練就很有效。

3、蛋白質攝入要充足,但不要只盯著肉吃。豆製品、雞蛋、牛奶都是優質蛋白來源,搭配著吃效果更好。

這些指標就像身體的”晴雨錶”,定期觀察它們的變化,就相當於給身體做”年檢”。記住,老化是自然規律,但我們可以讓它來得更優雅一些。與其等出了問題再補救,不如現在就養成監測的習慣。畢竟,活得長不如活得好,你說是不是?

您可能感興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AD2

最多人閱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