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2025
主頁健康熱點糖尿病人,腳部出現3種症狀...

糖尿病人,腳部出現3種症狀,不能拖,或是糖尿病足的前兆

糖尿病人最怕聽到的3個字是什麼?”糖尿病足”絕對能排進前三!但你知道嗎,這個可怕的併發症在發作前,其實會給足部發送”求.救信號”。可惜很多人要麼沒注意,要麼硬扛著不當回事,結果把小問題拖成麻煩。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糖友們的腳出現哪些變化必須立即就醫。

一、腳部感覺異常:最早的警.報系統

1、螞蟻爬行感

不少患者描述初期感覺像有螞蟻在腳上爬,這是典型的外周神經病變症狀。高血糖會損傷神經纖維,導致異常感覺傳導。

2、襪套樣麻木

從腳趾開始逐漸向上發展的麻木感,就像穿了雙厚襪子。這種症狀說明神經損傷已經比較明顯,需要立即干預。

3、痛覺敏感或遲鈍

有人表現為輕輕觸.碰就疼痛難忍,有人則是被紮傷都感覺不到痛,兩種極端都危險。

二、皮膚變化:肉眼可見的危險信號

1、異常乾燥脫屑

血糖升高會導致汗腺分泌減少,腳部皮膚失去天然保濕屏障。出現蛇皮樣脫屑時,已經提示微循環障礙。

2、顏色改變

腳部皮膚發白、發紫或出現暗紅色斑塊,都是血液迴圈不良的表現。特別是抬高腳時蒼白、下垂時發紫更要警惕。

3、傷口久不癒合

1個小傷口超過兩周沒癒合,或者反復結痂又破潰,說明局部組織修復能力已經受損。

三、結構變形:容易被忽視的徵兆

1、腳趾爪形變

肌肉神經受損會導致足部小肌肉萎縮,表現為腳趾像鷹爪一樣彎曲。這種變形會改變受力點,容易產生潰瘍。

2、足弓異常增高

突然發現足弓變得特別明顯,可能是神經病變引起的肌肉萎縮所致,醫學上稱為”夏科氏足”。

3、指甲增厚變形

真菌感染在糖尿病人中很常見,但很多人不知道反復發作的灰指甲也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的表現。

四、出現這些症狀該怎麼辦?

1、立即監測血糖

記錄連續3天的空腹和餐後血糖,就醫時帶給醫生參考。

2、做專業檢查

建議進行10克尼龍絲試驗、振動覺檢測等專科檢查,評估神經病變程度。

3、改善足部護理

選用淺色純棉襪,每天用37℃以下溫水洗腳,洗後徹底擦幹尤其是趾縫。

4、調整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控制每天主食總量,飯後散步20-30分鐘改善迴圈。

五、日常預防記住這5點

1、每天”足檢”不能少

準備帶放大鏡的修甲工具,在光線充足處檢查足底、趾縫等隱蔽部位。

2、選鞋有講究

下午腳脹時去買鞋,選擇圓頭、系帶、透氣性好的款式,避免穿新鞋超過2小時。

3、剪指甲要注意

順著指甲形狀平剪,不要剪得太短或挖剪兩側,容易造成嵌甲。

4、冬.季保暖需謹慎

不用熱水袋、電熱毯直接暖腳,室溫低於10℃時可穿寬鬆保暖襪睡覺。

5、定期專業護理

每3個月到專科做一次足部全面檢查,包括血管超聲和神經電生理檢測。

記住,糖尿病足的治療關鍵在”早”。從發現第1個症狀到完全潰爛,可能只有3-6個月的窗口期。你的腳每天都在用它的方式”說話”,學會識別這些信號,就能把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下次洗腳時,記得好好看看你的”第二心臟”,它值得你多花5分鐘細心關照。

您可能感興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AD2

最多人閱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