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這個”沉默殺手”總是悄無聲息地潛入身體,等出現明顯症狀時往往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但我們的身體其實很聰明,早在癌細胞剛冒頭時就會發出預警信號。這些不起眼的小症狀,你注意到了嗎?
一、容易被忽視的4個早期信號
1、持續兩周以上的乾咳
沒有感冒卻突然開始乾咳,止咳藥也不見效。這種咳嗽往往在夜間加重,可能伴有金屬音。約50%的肺癌患者最初都以為是普通咽炎。
2、痰中帶血絲
晨起第一口痰裏出現血絲或鐵銹色分泌物,這是支氣管黏膜被腫瘤侵.犯的典型表現。千萬別誤以為是”上火”或牙齦出血。
3、不明原因的胸痛
腫瘤壓迫胸膜時會出現鈍痛或隱痛,深呼吸、咳嗽時加重。很多人誤以為是肌肉拉傷或心臟問題。
4、反復發作的肺炎
同一部位反復出現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這可能是腫瘤阻塞支氣管導致的阻塞性肺炎。
二、為什麼這些症狀總被忽略?
1、與常見病症狀高度相似
早期肺癌表現和感冒、支氣管炎等常見病幾乎一樣,連醫生都可能誤診。
2、發展過程緩慢漸進
從第1個異常信號到確診,往往間隔6-12個月。症狀輕微時很容易被習慣性忽略。
3、對”小毛病”的容忍度過高
咳嗽、胸痛等症狀不影響日常生活時,很多人選擇”忍一忍就過去”。
三、這些人群要特別當心
1、長期吸煙者
每天1包煙連續20年,肺癌風險是不吸煙者的10-20倍。包括長期接觸二手煙的人群。
2、有腫瘤家族史者
直系親屬有肺癌病史的人,患病風險比普通人高2-3倍。
3、職業暴露人群
長期接觸石棉、砷、鉻等致癌物的建築、化工行業工作者。
4、慢性肺部疾病患者
肺結核、慢阻肺等疾病會導致肺組織反復損傷修復,增加癌變風險。
四、抓住黃金篩查期
1、低劑量CT是首選
相比X光片,它能發現小至2-3毫米的結節,檢出率提高20%以上。
2、篩查頻率要科學
高危人群建議每年1次,非高危人群可2-3年1次。過度檢查反而可能帶來輻射傷害。
3、腫瘤標誌物輔助
結合CEA、CYFRA21-1等指標綜合判斷,但單獨依靠血液檢查容易漏診。
五、預防勝於治療
1、立即戒煙永遠不晚
戒煙10年後,肺癌風險可降低50%。電子煙同樣有害,不要掉以輕心。
2、廚房油煙要警惕
烹飪時全程開抽油煙機,避免油溫過高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
3、空氣品質多關注
霧霾天減少戶外活動,必要時應佩戴合規的防護口罩。
4、增強肺部抵抗力
適當進行有氧運動,保證維生素A、E等抗氧化營養素的攝入。
身體發出的警.報信號,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當這些症狀持續兩周不緩解,別猶豫,儘快去呼吸科做個詳細檢查。記住: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而晚期則不足20%。健康這件事,永遠不要賭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