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貨架上那些包裝精美的”健康飲料”,可能正在悄悄掏空你的錢包和健康!你以為在喝養生茶,其實是在交智商稅。今天就來扒一扒那些披著養生外衣的”偽健康”飲品,看完記得轉給總愛買這些的家人。
一、酵素飲料:昂貴的”糖水”
1、酵素活性是個偽命題
這些飲料號稱含有”活性酵素”,但經過高溫殺菌和長期存放後,酵素活性早已消失殆盡。喝進肚子裏的,不過是些分解後的氨基酸片段。
2、糖分堪比可樂
仔細看成分表會發現,很多酵素飲料含糖量驚人。某網紅品牌每100毫升含糖12克,喝一瓶相當於吞下8塊方糖。
3、通便效果另有玄機
所謂”排毒”功效,其實是添加了低聚果糖等膳食纖維,喝優酪乳吃粗糧同樣能達到這效果,沒必要花十倍價錢。
二、膠原蛋白飲:皮膚吸收不了
1、分子量太大難吸收
膠原蛋白是大分子物質,直接喝下去會被分解成氨基酸,不會定向補充到皮膚。想靠這個抗衰老,不如多吃雞蛋補充蛋白質。
2、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長期大量攝入外源性膠原蛋白,可能增加腎臟代謝壓力。特別是腎功能不佳的人群,更要謹慎。
3、性價比極低
市面上一瓶50ml的膠原蛋白飲動輒上百元,同等價格可以買夠一周的優質蛋白食材。
三、維生素功能飲料:過猶不及
1、維生素不是越多越好
水溶性維生素超標會隨尿液排出,脂溶性維生素過量則可能蓄積中毒。正常人完全可以從飲食中獲取足量維生素。
2、咖啡因含量需警惕
部分產品含有相當於2杯咖啡的咖啡因,兒童、孕婦飲用可能導致心悸失眠。
3、電解質紊亂風險
沒有大量運動出汗時飲用電解質飲料,反而可能打破體內礦物質平衡,特別是高血壓患者要當心。
四、植物奶飲品:營養陷阱
1、蛋白質含量懸殊
某核桃奶蛋白質含量僅0.6g/100ml,而純牛奶有3g。號稱”植物蛋白”卻遠達不到替代效果。
2、添加劑暗藏玄機
為了模擬牛奶口感,很多產品添加大量糖分、增稠劑。所謂”無添加”往往只是行銷話術。
3、鈣吸收率差異大
植物中的鈣吸收率通常只有30%左右,且不含維生素D等促進吸收的成分。
下次購物時記得多看一眼配料表,排在前三位的是水、白砂糖、果葡糖漿的所謂養生飲料,建議直接放回貨架。真正的養生之道很簡單:涼白開泡茶,時令水果榨汁,自製豆漿米糊,既經濟實惠又安全放心。別讓商家的行銷話術,綁架了你的健康和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