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6 7 月, 2025
主頁健康熱點經常胃疼,不能拖!趁早做胃...

經常胃疼,不能拖!趁早做胃鏡檢查,這7種胃病難“逃脫”!

胃部不適就像身體發出的警.報信號,但很多人卻習慣性選擇”忍一忍”。殊不知,這個看似平常的舉動,可能讓潛在的健康隱患悄然生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胃鏡檢查不該被拖延,以及它能幫我們揪出的那些”隱形胃病”。

一、胃鏡檢查為何如此重要?

1、直觀觀察胃部狀況

胃鏡可以直接觀察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黏膜狀態,這是其他檢查手段無法替代的優勢。通過高清攝像頭,醫生能發現毫米級的微小病變。

2、早期發現癌前病變

許多胃部疾病在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但通過胃鏡可以發現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等癌前病變,為治療爭取黃金時間。

3、同時完成診斷和治療

胃鏡檢查過程中,醫生可以同時進行活檢取樣、息肉切除等操作,實現”檢查+治療”一步到位。

二、7種常見胃病逃不過胃鏡”法眼”

1、慢性胃炎

胃黏膜長期處於炎症狀態,可能出現充血、水腫、糜爛等表現。胃鏡能準確判斷炎症程度和範圍。

2、胃潰瘍

圓形或橢圓形的黏膜缺損,邊緣整齊,底部常有白色苔膜。胃鏡可以評估潰瘍大小、深度及出血風險。

3、十二指腸潰瘍

多發生在球部前壁,胃鏡能清晰顯示潰瘍形態,同時檢查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4、胃息肉

胃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變,通過胃鏡可以判斷息肉性質,並在檢查時直接切除。

5、反流性食管炎

胃鏡下可見食管下端黏膜充血、糜爛,嚴重者可出現潰瘍和狹窄。

6、萎縮性胃炎

胃黏膜變薄,腺體減少,胃鏡能觀察到黏膜色澤改變和血管網顯露。

7、早期胃癌

表現為黏膜輕微隆起或凹陷,色澤改變,表面結構異常。胃鏡結合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

三、哪些症狀提示你需要做胃鏡?

1、反復上腹痛

持續或反復發作的上腹部疼痛,特別是餐後加重或夜間痛醒的情況。

2、不明原因消瘦

沒有刻意節食或增加運動,體重在短期內明顯下降。

3、吞咽困難

進食時有梗阻感,食物通過食管速度變慢。

4、嘔血或黑便

嘔吐物中帶血,或排出黑色柏油樣大便,提示可能存在上消化道出血。

5、長期胃灼熱

胸骨後燒灼感反復發作,抗酸藥效果不佳。

6、貧血查因

找不到原因的缺鐵性貧血,可能是慢性消化道失血導致。

四、關於胃鏡檢查的常見疑問

1、檢查過程很難受嗎?

現代胃鏡管徑更細,配合咽喉麻醉,多數人僅會有輕度不適感。可以選擇無痛胃鏡,在睡眠狀態下完成檢查。

2、需要多長時間?

普通胃鏡檢查約5-10分鐘,如需活檢或治療會適當延長。無痛胃鏡因包含麻醉時間,全程約20-30分鐘。

3、檢查前要做哪些準備?

需空腹8小時以上,檢查前4小時禁水。長期服藥者需提前諮詢醫生。

4、多久復查一次?

普通人群若無異常可3-5年復查,高危人群或有癌前病變者需遵醫囑定期隨訪。

五、日常護胃小貼士

1、規律飲食

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咽有助於減輕胃部負擔。

2、控制刺激性食物

減少辛辣、過酸、油炸食品攝入,戒煙限酒。

3、管理壓力情緒

長期緊張焦慮會影響胃酸分泌,適當運動有助於緩解壓力。

4、注意藥物使用

某些消炎藥可能損傷胃黏膜,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配合胃黏膜保護劑。

5、保持口腔衛生

幽門螺桿菌可通過口腔傳播,認真刷牙、定期潔牙很重要。

胃部健康需要我們用心呵護。當身體發出警.告信號時,及時就醫檢查才是明智之舉。胃鏡作為胃部疾病的”偵察兵”,能幫助我們及早發現問題,防患於未然。記住,對待胃病,預防勝於治療,檢查優於猜測。別讓猶豫成為健康的絆腳石,今天的檢查可能就是明天健康的保障。

您可能感興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AD2

最多人閱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