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查就像給身體做”年檢”,早發現早治療能大大提高生存率。但面對五花八門的檢查專案,很多人都會犯迷糊:到底哪些檢查最靠譜?今天就來聊聊五種高發癌症的”照妖鏡”。
一、肺癌篩查:低劑量CT最靠譜
1、40歲以上吸煙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
長期吸煙者、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屬於高危人群。低劑量CT能發現小至3毫米的結節,輻射量只有普通CT的1/5。
2、胸片檢查容易漏診
普通胸片對早期肺癌檢出率不足15%,等胸片能發現時往往已是中晚期。
二、乳腺癌篩查:超聲+鉬靶雙保險
1、40歲以下首選超聲檢查
年輕女性乳腺組織緻密,超聲檢查更清晰。建議每年做一次乳腺超聲。
2、40歲以上要加做鉬靶
鉬靶X線能發現微小鈣化灶,與超聲配合使用檢出率可達90%以上。
三、結直腸癌篩查:腸鏡是金標準
1、45歲開始定期檢查
普通人群建議每5年做一次腸鏡,能直接觀察腸道病變並取活檢。
2、便隱血試驗可作為初篩
每年做一次便隱血檢查,陽性者需進一步做腸鏡確診。
四、胃癌篩查:胃鏡不可替代
1、40歲後要重視胃部不適
反復胃痛、消化不良的人群建議做胃鏡檢查,能發現早期胃癌和癌前病變。
2、幽門螺桿菌檢測很重要
這種細菌感染與胃癌密切相關,陽性者需要規範治療。
五、肝癌篩查:超聲+甲胎蛋白
1、乙肝攜帶者要特別警惕
每6個月做一次肝臟超聲檢查和甲胎蛋白檢測,能早期發現肝癌。
2、普通人群也要定期檢查
40歲後建議每年做一次腹部超聲,配合肝功能檢查。
不同癌症的篩查頻率和方式各有講究。比如肺癌高危人群要每年做低劑量CT,而腸鏡一般5年做一次就夠了。篩查不是一勞永逸,貴在堅持。記住這些關鍵點,下次體檢時就知道該重點查什麼了。健康無價,定期篩查就是給自己最好的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