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臥床看似能讓身體得到休息,實則暗藏健康隱患。就像長期停駛的汽車會出現零件生銹一樣,人體的肌肉、關節和內臟功能也會因為缺乏活動而”生銹”。特別是需要臥床超過兩周的患者,某些併發症可能悄悄找上門來。
一、最需要警惕的四大併發症
1、可怕的肌肉萎縮
臥床一周肌肉量可能減少10%-15%,特別是下肢肌肉流失最快。每天進行被動關節活動能有效延緩肌肉退化,家屬可以幫助患者做踝泵運動、膝關節屈伸等簡單動作。
2、惱人的壓瘡問題
長期受壓部位容易出現皮膚破損,骶尾部、足跟、肘部是高發區。每2小時翻身一次,使用特殊減壓床墊,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是關鍵。注意觀察皮膚是否發紅發熱,這可能是壓瘡的前兆。
3、危險的肺部感染
臥床使痰液不易排出,容易引發墜積性肺炎。每天做深呼吸訓練,輕拍背部幫助排痰很重要。可以準備一個呼吸訓練器,通過吹氣球等方式鍛煉肺功能。
4、煩人的便秘問題
腸道蠕動減慢導致排便困難,建議每天順時針按摩腹部,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證每日飲水量在1500-2000ml,必要時可諮詢醫生使用緩瀉劑。
二、科學護理的五個要點
1、體位管理有講究
床頭抬高30度能減少胃食管反流風險,側臥位時在兩膝間墊枕頭能減輕關節壓力。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定時變換體位很重要。
2、營養補充要全面
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加速肌肉流失,建議每天保證1.2-1.5g/kg體重的優質蛋白。維生素D和鈣質也要充足,必要時可進行營養評估。
3、心理關懷不可少
長期臥床容易產生抑鬱情緒,家人要多陪伴聊天,適當進行娛樂活動。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認知訓練遊戲,保持大腦活躍度。
4、康復訓練要及早
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儘早開始床上運動訓練。從簡單的抬腿、握拳開始,逐步增加活動量,為日後下床活動做準備。
5、環境安全需注意
床邊安裝護欄防止墜床,地面保持乾燥防滑。呼叫鈴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夜間保留小夜燈照明。
三、家屬必須掌握的三項技能
1、正確翻身技巧
採用”三步翻身法”:先將患者雙腿屈曲,一手扶肩一手扶髖,同步翻轉身體。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拖拽造成皮膚摩擦。
2、床上擦浴方法
水溫控制在40℃左右,按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的順序清潔。特別注意皮膚皺褶處的清潔,洗後及時擦幹並塗抹潤膚霜。
3、體位轉移要領
從臥位到坐位要分步進行,先搖高床頭適應,再慢慢扶起。下床前先坐床邊適應幾分鐘,防止體位性低血壓。
臥床不是靜止的代名詞,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運動”。通過科學護理和早期康復介入,完全可以將併發症風險降到最低。記住,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現在就開始為臥床的家人制定全面的護理計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