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時面對超市裏琳琅滿目的食用油,是不是經常選擇困難症發作?那些標著”非轉基因””壓榨””高油酸”的標籤,到底哪款才是健康之選?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廚房裏最常見的4種食用油,順便提醒你3種要謹慎選擇的油品。
一、4種常見油的健康密碼
1、花生油:香氣擔當但有隱憂
花生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煙點高達230℃,適合高溫爆炒。但花生容易產生黃麯黴毒素,選購時要認准正規品牌。建議與其它油輪換使用,避免單一攝入。
2、玉米油:性價比之王
玉米油富含亞油酸和維生素E,對心血管友好。但精煉過程中部分營養會流失,適合涼拌或中低溫烹飪。注意開封後要儘快用完,容易氧化變質。
3、菜籽油:全能選手
菜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耐熱性較好。選擇低芥酸品種更健康,適合日常煎炒烹炸。但部分人可能對菜籽油特殊氣味敏感。
4、大豆油:爭議與優勢並存
大豆油含有豐富的亞麻酸,但omega-6脂肪酸比例偏高。建議不要長期單一使用,最好與其他油品搭配。精煉大豆油適合高溫烹飪,初榨的更適合涼拌。
二、這3種油要謹慎選擇
1、反復使用的回鍋油
油脂經過多次高溫加熱會產生有害物質,家庭油炸食物後的油不建議重複使用3次以上。顏色變深、發粘、有異味的油要果斷丟棄。
2、動物性油脂
豬油、牛油等雖然香,但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偶爾解饞可以,不建議作為日常烹飪用油。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群更要控制。
3、廉價調和油
某些低價調和油可能使用劣質原料,甚至摻雜不明油脂。選購時要看清配料表,避免選擇標注模糊的”食用植物調和油”。
三、健康用油小貼士
1、不同烹飪方式用不同油
涼拌選初榨橄欖油、芝麻油;炒菜用花生油、菜籽油;高溫煎炸選精煉大豆油。
2、小包裝更新鮮
食用油開封後容易氧化,建議購買小包裝,3個月內用完。
3、避光保存很關鍵
油脂遇光易變質,最好用深色玻璃瓶分裝,放在陰涼處保存。
4、控制總量更重要
再健康的油也要控制用量,成人每天攝入量控制在25-30克為宜。
記住,沒有絕對”最好”的油,只有”更適合”的用法。與其糾結選哪種油,不如掌握”少油、多樣、合理搭配”的原則。下次逛超市時,不妨多買兩三種油換著用,讓身體獲取更均衡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