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忽高忽低,醫院急診科又迎來一波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一位60歲的老人因突發腦梗不幸離世,家屬透露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這個案例給我們敲響警.鐘:季節交替時,服用抗凝藥的人群要格外當心!
一、為什麼換季期間風險更高
1、溫差變化大
晝夜溫差超過10℃時,血管會像橡皮筋一樣反復收縮擴張,容易誘發血栓形成。特別是清晨5-7點,這個時段血壓波動最劇烈。
2、體內水分失衡
天氣轉涼容易忽略補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上秋.季乾燥,通過呼吸和皮膚流失的水分比夏季多15%左右。
二、服用抗凝藥要警惕的4件事
1、定期監測凝血功能
至少每3個月要做一次凝血酶原時間檢測。如果發現刷牙時出血時間超過5分鐘,要立即就醫調整藥量。
2、避免突然改變飲食
西柚、綠茶等食物會影響藥效。突然大量食用這些食物,可能讓抗凝效果失控。保持飲食規律很重要。
3、小心意外受傷
這類患者摔倒後容易出現皮下血腫。建議家中浴室鋪防滑墊,戶外活動選擇平坦場地。
4、關注其他藥物相互作用
感冒藥、止痛藥可能增強抗凝作用。服藥前務必諮詢醫生,不要自行搭配用藥。
三、換季防護的實用建議
1、晨起動作要慢
醒來後先躺30秒,坐起停留30秒,再站立。給血管充分的適應時間。
2、科學補充水分
每天飲水不少於1500ml,可以少量多次飲用。睡前和晨起各喝半杯溫水。
3、注意保暖策略
重點保護頸部、手腕和腳踝。這些部位血管豐富,受涼容易引發血管痙攣。
4、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
突然出現的單側肢體麻木、說話不清、劇烈頭痛,都是危險信號,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記住,藥物是把雙刃劍,用對了能救.命,用錯了反成隱患。特別是現在這種換季時期,更要多加小心。轉發給身邊需要的人,可能就避免一場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