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2025
主頁健康熱點有膽囊疾病,一定要切除膽囊...

有膽囊疾病,一定要切除膽囊?醫生:這6種情況下要毫不猶豫切掉

膽囊疾病困擾著不少人,但一提到手術切除就讓人心裏打鼓。那個藏在肝臟下方的小小器官,真的說切就能切嗎?其實膽囊就像個”膽汁倉庫”,切除後身體會自己找到新的平衡方式。

一、膽囊到底有什麼用?

1、膽汁儲存功能

肝臟每天分泌800-1200ml膽汁,膽囊負責濃縮儲存。切除後膽汁會持續緩慢流入腸道,就像把”水庫”改成了”引水渠”。

2、消化輔助作用

進食時膽囊收縮排出膽汁,幫助消化脂肪。術後這個功能由肝臟直接分泌的膽汁替代,只是少了濃縮環節。

3、調節壓力作用

膽囊能緩衝膽道系統壓力。切除後需要3-6個月適應期,期間可能出現脂肪消化不完全的情況。

二、這6種情況建議切除膽囊

1、反復發作的膽囊炎

每年發作3次以上,或發作時伴隨發熱、黃疸。持續炎症可能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2、充滿型膽囊結石

結石占滿膽囊腔的2/3以上,膽囊已基本喪失功能,留著反而增加癌變風險。

3、膽囊萎縮或瓷化

B超顯示膽囊壁鈣化,這種”瓷膽囊”癌變率比正常高出12-60倍。

4、合併膽總管結石

結石掉入膽總管可能引發胰腺炎,這類情況需要膽囊和膽管結石一併處理。

5、膽囊息肉超過1cm

息肉大於1釐米或快速增長,惡性風險顯著增加,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6、糖尿病患者發作膽囊炎

糖尿病患者出現膽囊炎,發生化膿穿孔的風險是普通人的5倍。

三、保膽取石為什麼不推薦?

1、復發率太高

臨床數據顯示,保膽取石術後5年復發率超過60%,相當於埋下”定時炸.彈”。

2、可能遺漏癌變

結石形成往往伴隨膽囊壁病變,單純取石可能錯過早期惡性腫瘤的發現。

3、功能難以恢復

已經病變的膽囊就像老化的橡皮筋,即便取出結石也難以恢復正常收縮功能。

四、術後注意事項

1、飲食要循序漸進

術後1周從流食過渡到低脂飲食,3個月後基本可恢復正常飲食,但油炸食品仍需控制。

2、警惕腹瀉問題

約15%-20%患者會出現脂肪瀉,補充胰酶製劑可以幫助改善,多數人症狀會逐漸緩解。

3、定期復查別忽視

術後6個月建議做肝膽B超復查,有家族史的患者需要更密切隨訪。

膽囊切除在普外科已是常規手術,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與其抱著病變膽囊提心吊膽,不如在醫生建議下及時處理。記住,身體永遠比器官更重要,該放手時就放手。

您可能感興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AD2

最多人閱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