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超市就像在玩掃雷遊戲,特別是生鮮區那些光鮮亮麗的蔬菜背後,可能藏著你想不到的秘密。超市員工私下透露,有5種”坑爹菜”他們自己都繞著走”,今天就來扒一扒這些”雷區”。
一、切好的盒裝淨菜
1、氧化程度超乎想像
那些切好密封的土豆絲、胡蘿蔔丁,表面看著新鮮,實際可能已經切好存放超過24小時。維生素C在切割後6小時就流失大半,更別提有些商家會用次品菜切塊充數。
2、細菌培養皿
密封包裝創造了厭氧環境,恰恰是李斯特菌等致病菌的溫床。尤其是標注”即食”的沙拉菜,運輸鏈稍有不慎就會變質。
二、打折處理的”特價菜”
1、保質期遊戲
超市常用的”日期障眼法”:把臨近保質期的蔬菜貼上”今日特惠”標籤。特別是菌菇類,看似只是蔫了點,實則可能已產生有害毒素。
2、以次充好套.路
把局部腐爛的蔬菜削切後重新包裝,比如去掉爛葉的白菜心、切掉黴斑的南瓜塊。這些處理過的蔬菜亞硝酸鹽含量會飆升。
三、泡在水裏的”水靈菜”
1、甲醛保鮮術
某些商販為了讓豆芽、娃娃菜保持脆嫩,會使用非法添加物。特別要注意異常白皙的藕片和脆得反常的黃豆芽。
2、營養洗澡水
長時間浸泡會導致水溶性維生素大量流失。比如菠菜泡水2小時,葉酸含量直接腰斬。
四、顏色豔麗的”美容菜”
1、硫磺熏制陷阱
異常鮮亮的銀耳、金針菇要當心。正常銀耳應該是淡黃色的,雪白的很可能經過漂白處理。
2、染色蔬菜現形記
紫甘藍掉色、黑木耳泡出墨汁,這些都不是正常現象。可以用濕紙巾擦拭表面看是否掉色。
五、散裝冷凍蔬菜
1、反復解凍隱患
超市冰櫃溫度波動大,散裝冷凍青豆、玉米粒可能已經曆多次凍融迴圈,不僅營養流失,更易滋生細菌。
2、混裝日期貓膩
不同批次的冷凍蔬菜混在一起賣,最早的生產日期可能已經超過半年。冷凍雖然不會壞,但口感營養大打折扣。
下次採購記得帶上火眼金睛:盒裝菜看切口氧化程度,特價菜查包裝日期,泡水菜聞有沒有刺鼻味,豔色菜做掉色測試,冷凍菜選帶獨立包裝的。新鮮食材是健康的第一步,這錢真的不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