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裏那些水靈靈的蔬菜、活蹦亂跳的魚蝦,可能藏著你想不到的”貓膩”!最近一位做了20年菜販的老師傅悄悄透露,這5類食材最容易動手腳,連老主顧都可能中招。今天就帶你練就”火眼金睛”,避開這些消費陷阱。
一、注水肉:比你想的更狡猾
1、牛肉攤的”增重術”
表面看著新鮮的牛肉,可能被注射過鹽水或磷酸鹽溶液。鑒別時注意:正常牛肉按壓後凹陷會緩慢回彈,注水肉按壓後滲水且不回彈。用紙巾貼肉面,注水肉會快速浸濕紙巾。
2、魚蝦的”增肥法”
有些商販會給活魚注射明膠,讓肉質看起來更飽滿。挑選時注意:注射過的魚腹部異常鼓起,魚眼渾濁無光澤。蝦類被泡過藥水後,蝦頭與身體連接處會發黑。
二、染色蔬菜:顏色越豔越危險
1、毒生薑的把戲
硫磺熏制的生薑顏色亮黃、表皮光滑,聞著有刺鼻味。正常生薑顏色偏土黃,表皮粗糙有紋理。用指甲刮表皮,染色薑會掉色。
2、木耳的”美容術”
劣質木耳會用墨汁或化學劑染色。天然木耳兩面顏色不同,正面黑褐色,背面灰白色。泡發後水清澈為正常,若水變黑要警惕。
三、化學催熟水果:小心”早熟”陷阱
1、香蕉的催熟門道
乙烯利催熟的香蕉,表皮有黑斑但果肉硬。自然熟的香蕉表皮有均勻麻點,果肉綿軟香甜。蒂部發青的香蕉多半是催熟的。
2、草莓的”膨大術”
膨大劑處理的草莓形狀不規則、空心嚴重。自然生長的草莓呈圓錐形,果肉緊實。聞著沒香味的草莓可能用了激素。
四、摻假乾貨:以次充好花樣多
1、花椒裏的”李鬼”
有些商販會摻入外形相似的山椒。真花椒油胞密集,揉搓後手上留香持久。摻假花椒香味淡,可能混有細小枝梗。
2、桂皮的”替身”
用陰香樹皮冒充的假桂皮質地疏鬆,香氣刺鼻。真桂皮斷面有油性,甜香濃郁。嚼一小塊,真品先甜後辣。
五、變質食材翻新:最該警惕的”障眼法”
1、死蟹變”活蟹”
不良商販會給瀕死的螃蟹注射興奮劑。真正鮮活的蟹眼睛靈敏,觸.碰會快速收縮。死蟹翻新的肢體僵硬,反應遲鈍。
2、回鍋油的把戲
油炸食品用油反復使用會變黑,有些攤販會添加漂白劑。正常油炸食品顏色金黃,有食材原香。使用回鍋油的食物顏色過深,有哈喇味。
逛菜市場要記住這幾點:別貪圖過分便宜的價格,別被鮮豔外表迷惑,多問幾家比品質。遇到可疑食材,寧可錯過也別買錯。畢竟吃進肚子裏的東西,安全永遠要放在第一位。下次採購時不妨帶上這份避坑指南,做個精明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