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多了腳踝腫,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今天太累了”。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個看似平常的現象,有時是腎臟發出的求.救信號!腎臟就像身體的”淨水器”,當它開始罷工時,腳踝往往是最先拉響警.報的部位。
一、腳踝浮腫背後的腎臟危.機
1、腎臟排水功能下降
健康腎臟每天要過濾180升液體,當過濾功能受損時,水分就會在組織間隙堆積。由於重力作用,這些多餘液體最容易在腳踝處聚集。
2、蛋白質流失的連鎖反應
腎臟病變會導致蛋白尿,血液中蛋白質減少會造成血漿滲透壓改變,組織液回流受阻。這種浮腫往往從眼瞼開始,逐漸發展到下肢。
3、鈉離子代謝異常
受損的腎臟無法有效排出鈉離子,體內鈉瀦留會引發水鈉瀦留。這類浮腫特點是晨輕暮重,按壓後凹陷恢復緩慢。
二、辨別危險浮腫的四個特徵
1、對稱性腫脹
腎臟問題引起的浮腫通常雙腳同時出現,如果單側腫脹更要警惕靜脈或淋巴系統問題。
2、進行性加重
初期可能只是傍晚輕微浮腫,隨著病情發展會變成持續性腫脹,甚至蔓延到小腿。
3、伴隨其他症狀
可能合併尿量減少、尿液泡沫增多、夜間起夜頻繁等排尿異常。
4、指壓痕跡明顯
用手指按壓腫脹處,凹陷超過2秒才恢復就要引起重視。
三、容易被忽視的早期腎損傷信號
1、莫名其妙的疲勞感
即使睡眠充足也總覺得累,這是腎臟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導致的貧血症狀。
2、食欲突然變差
毒素堆積會影響消化功能,很多人誤以為是胃病。
3、皮膚莫名瘙癢
尿素等代謝廢物通過皮膚排泄,會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癢感。
4、血壓莫名升高
腎臟缺血時會分泌升壓物質,年輕人突然出現高血壓要特別警惕。
四、護腎養腎的日常守則
1、控制三高指標
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都是傷腎元兇,要定期監測及時干預。
2、合理補充水分
每天喝夠1500-2000ml水,不要等口渴再喝。但已有浮腫者要遵醫囑控制飲水量。
3、避免濫用藥物
某些止痛藥、抗生素和中藥都可能傷腎,用藥前要諮詢醫生。
4、每年做尿常規
簡單的尿檢就能發現早期腎損傷,40歲以上建議每年檢查一次。
腎臟的代償能力很強,等出現明顯症狀時往往已損傷過半。那位總把腳腫當勞累的會計,查出問題時腎功能只剩30%。記住:身體從不會無緣無故”鬧脾氣”,那些被忽略的小症狀,可能都是它在拼命提醒你。現在就去鏡子前檢查下自己的腳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