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健康熱點把腸癌當痔瘡,耽誤了多少性...

把腸癌當痔瘡,耽誤了多少性命!區分腸癌和痔瘡請記住這5點

便血不一定是痔瘡!這個認知誤區可能正在悄悄威脅你的健康。當馬桶裏出現鮮紅色,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又犯痔瘡了”,卻不知腸癌也可能披著相似的外衣。數據顯示,超過30%的直腸癌初期被誤診為痔瘡,錯失最佳治療時機。今天教你5招快速辨別,關鍵時刻能救.命。

一、看便血特點

1、顏色差異

痔瘡出血通常是鮮紅色,附著在糞便表面;腸癌出血多為暗紅色或黑色,常與糞便混合。如果發現便便像裹了層”醬油”,要高度警惕。

2、出血方式

痔瘡出血多在排便後滴落,呈噴射狀;腸癌出血則持續存在,可能伴有黏液。有個簡單判斷方法:擦屁股時紙上帶血多為痔瘡,便池裏混著血要當心。

二、觀察排便習慣

1、頻率變化

痔瘡不會改變排便規律,腸癌卻會導致突然便秘或腹瀉。如果原本規律的排便變得紊亂,持續超過兩周,建議做進一步檢查。

2、便便形狀

痔瘡患者的糞便形態正常;腸癌會導致糞便變細、變扁,就像被”壓過”一樣。醫學上稱為”鉛筆樣便”,是腸道狹窄的典型表現。

三、留意伴隨症狀

1、疼痛區別

痔瘡疼痛多在肛周,排便時加劇;腸癌疼痛位置更深,可能伴隨腹脹、腹部隱痛。如果疼痛從肛門蔓延到整個腹部,危險係數直線上升。

2、全身信號

痔瘡不會引起明顯消瘦,腸癌患者卻常見體重驟降、貧血乏力。一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就是身體亮起的紅燈。

四、高危人群要警惕

1、年齡分水嶺

痔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腸癌多見於40歲以上。如果年輕人出現疑似症狀,優先考慮痔瘡;中老年人則要雙重排查。

2、家族遺傳史

直系親屬有腸癌病史的人風險激增。這類人群出現便血,建議直接做腸鏡篩查,別在自我診斷上浪費時間。

五、專業檢查的金標準

1、指檢就能發現80%的直腸癌

別小看醫生的”一指神功”,7釐米以內的病變基本無所遁形。檢查時注意醫生表情變化,他們的專業直覺往往很准。

2、腸鏡才是終極裁判

當上述症狀出現2個以上,腸鏡檢查就該提上日程。現在的無痛腸鏡睡一覺就做完,早發現早治療,五年生存率能提高90%。

記住這個順口溜:”鮮血滴落多痔瘡,混血黑便要提防;便細體瘦快就診,指檢腸鏡保健康。”健康無小事,別讓認知誤區成為疾病的幫兇。轉發給身邊常喊”痔瘡犯了”的朋友,可能你就是TA的救.命恩人。

您可能感興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AD2

最多人閱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