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健康網 https://www.fh21health.com.tw Functional&Health Tue, 05 Aug 2025 05:45:13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2 https://www.fh21health.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7/cropped-favicon-32x32.png 复禾健康網 https://www.fh21health.com.tw 32 32 醫生揭密11種肥胖類型!這種人靠「調節室溫」就能輕鬆瘦身 https://www.fh21health.com.tw/fitness/%e9%86%ab%e7%94%9f%e6%8f%ad%e5%af%8611%e7%a8%ae%e8%82%a5%e8%83%96%e9%a1%9e%e5%9e%8b%ef%bc%81%e9%80%99%e7%a8%ae%e4%ba%ba%e9%9d%a0%e3%80%8c%e8%aa%bf%e7%af%80%e5%ae%a4%e6%ba%ab%e3%80%8d%e5%b0%b1%e8%83%bd-290251/?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e9%2586%25ab%25e7%2594%259f%25e6%258f%25ad%25e5%25af%258611%25e7%25a8%25ae%25e8%2582%25a5%25e8%2583%2596%25e9%25a1%259e%25e5%259e%258b%25ef%25bc%2581%25e9%2580%2599%25e7%25a8%25ae%25e4%25ba%25ba%25e9%259d%25a0%25e3%2580%258c%25e8%25aa%25bf%25e7%25af%2580%25e5%25ae%25a4%25e6%25ba%25ab%25e3%2580%258d%25e5%25b0%25b1%25e8%2583%25bd https://www.fh21health.com.tw/fitness/%e9%86%ab%e7%94%9f%e6%8f%ad%e5%af%8611%e7%a8%ae%e8%82%a5%e8%83%96%e9%a1%9e%e5%9e%8b%ef%bc%81%e9%80%99%e7%a8%ae%e4%ba%ba%e9%9d%a0%e3%80%8c%e8%aa%bf%e7%af%80%e5%ae%a4%e6%ba%ab%e3%80%8d%e5%b0%b1%e8%83%bd-290251/#respond Sat, 02 Aug 2025 06:38:00 +000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290251 最近在健康圈掀起熱議的話題,就是「肥胖11種類型」理論。這完全顛覆了我們過去只用BMI來判斷肥胖的簡單思維。原來,即使兩個人的BMI數值相同,他們的肥胖成因和對健康的影響可能天差地遠!這就像感冒有分病毒性和細菌性,治療方式完全不同一樣,肥胖也需要「對症下藥」才能真正有效。今天就要帶大家深入了解這11種肥胖類型,以及相對應的科學減重策略,讓你的減肥之路不再盲目嘗試,而是能精準打擊問題根源!

大腦食慾調控異常型肥胖

這類型的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永遠吃不飽」。明明才吃完飯沒多久,又開始覺得餓,或是需要吃下比常人多很多的食物才會感到滿足。這其實是因為大腦中負責調控飢餓感和飽足感的訊號出了問題,可能是基因影響,也可能是長期飲食習慣導致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

針對這種肥胖,最有效的方法是「雙管齊下」:一方面可以使用醫師處方的食慾抑制藥物,如GLP-1受體促效劑,這類藥物能直接作用於大腦的飽食中樞;另一方面則要配合行為認知治療,學習辨識真正的生理飢餓與情緒性進食的差異。建議可以從記錄飲食日記開始,詳細記下進食時間、食物種類和當時的情緒狀態,這樣能幫助釐清進食背後的真正動機。

基礎代謝低下型肥胖

這類型的人常抱怨「連喝水都會胖」,因為他們的基礎代謝率比一般人低,即使在完全休息的狀態下,消耗的熱量也較少。這可能與肌肉量不足、甲狀腺功能較弱或基因因素有關。要提升基礎代謝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肌肉量,因為肌肉組織即使在休息時也會消耗熱量。

建議的運動組合是:每周進行3次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如30秒全力衝刺後1分鐘慢走的循環,搭配2次肌力訓練,重點訓練大肌群如深蹲、硬舉等。飲食方面則要確保每公斤體重攝取1.6-2克蛋白質,優質蛋白質來源包括雞胸肉、希臘優格、毛豆等,因為消化蛋白質本身就會消耗更多熱量。

內臟脂肪堆積型肥胖

這是最危險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肥胖類型,因為這些人可能外表看起來不胖,甚至BMI正常,但內臟周圍卻堆積了大量脂肪。內臟脂肪會分泌大量發炎物質,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判斷自己是否有內臟脂肪過多的簡單方法就是量腰圍:男性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就要特別注意。

要減少內臟脂肪,有氧運動是最有效的方式,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飲食上要特別注意減少酒精和含糖飲料,這兩者特別容易轉化為內臟脂肪。另外,壓力管理和充足睡眠也至關重要,因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直接促進內臟脂肪堆積。

胰島素阻抗型肥胖

這類型的人通常會有「腹部肥胖」的特徵,也就是肚子特別大,四肢相對較細。他們的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佳,導致血糖容易升高,而多餘的血糖就會被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長期下來不僅會導致肥胖,還可能發展成糖尿病。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關鍵在於飲食調整和運動。飲食方面要選擇低GI(升糖指數)食物,如糙米、燕麥、地瓜等,避免精製糖和精製澱粉。運動方面則建議結合有氧和阻力訓練,特別是深蹲、伏地挺身等複合式動作效果更好。有些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二甲雙胍(Metformin)來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但這需要專業評估後使用。

腸道菌群失衡型肥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的組成與肥胖密切相關。某些壞菌會增加我們從食物中吸收熱量的效率,或是影響食慾調節荷爾蒙的分泌。如果你經常感到脹氣、便秘或腹瀉,可能就是腸道菌群失衡的警訊。

要培養健康的腸道菌群,首先要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如燕麥、奇亞籽、菇類等,這些是益生菌的食物來源。其次要補充益生菌,可以從無糖優格、泡菜、味噌等發酵食品中獲取。另外,避免濫用抗生素和過度消毒也很重要,因為這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有研究顯示,腸道菌群調整後,有些人即使沒有刻意節食,體重也會自然下降。

壓力荷爾蒙失調型肥胖

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的人特別容易發展出這種肥胖類型,特徵是脂肪特別容易堆積在腹部,形成所謂的「壓力肚」。這是因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促進腹部脂肪堆積,同時也會刺激食慾,尤其是對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望。

要改善這種肥胖,減壓和睡眠比節食更重要。建議每天練習10-15分鐘的正念冥想或深呼吸,這能有效降低皮質醇水平。睡眠方面要確保每晚7-8小時的優質睡眠,因為睡眠不足會大幅提升皮質醇分泌。運動選擇上,瑜珈、太極等較溫和的運動比高強度運動更適合這類型的人,因為過度劇烈的運動反而可能增加壓力荷爾蒙。

發炎型肥胖

這類型的人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而脂肪組織本身就是重要的發炎物質來源。你會發現自己容易這裡痛那裡痛,或是經常感到疲勞,這都可能是慢性發炎的表現。這種發炎狀態會干擾正常的代謝功能,使減重變得更加困難。

抗發炎飲食是改善的關鍵,要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鯖魚、亞麻籽、核桃等,以及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它們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要避免促發炎食物如精製糖、反式脂肪和過量紅肉。薑黃、綠茶等天然抗炎食物也很有幫助。適度運動可以降低發炎指標,但要注意不要過度訓練,以免反而加重發炎反應。

棕色脂肪不足型肥胖

人體其實有兩種脂肪:白色脂肪負責儲存能量,而棕色脂肪則負責燃燒能量產熱。有些人天生棕色脂肪較少或活性不足,導致他們消耗熱量的能力較差。好消息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活化現有的棕色脂肪。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適度暴露於寒冷環境,例如將室溫調低到18-20度,或是進行冷水浴(但要注意循序漸進)。某些食物如辣椒中的辣椒素、綠茶中的兒茶素也被研究證實能刺激棕色脂肪活性。運動,特別是間歇性高強度運動,也可能增加棕色脂肪的活性。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發專門針對棕色脂肪的藥物,未來可能成為這類型肥胖的新治療選擇。

脂肪細胞功能異常型肥胖

有些人的脂肪細胞在數量、大小或功能上出現異常,導致他們特別容易堆積脂肪,或是難以動用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這可能表現為全身性的脂肪分布異常,或是某些部位特別容易堆積脂肪。

改善脂肪細胞健康需要綜合性的生活方式調整。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改善脂肪細胞的代謝功能,而肌力訓練則有助於減少脂肪細胞的體積。飲食上要確保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和鈣質,研究顯示這兩種營養素與脂肪細胞功能密切相關。某些天然成分如白藜蘆醇(存在於紅葡萄皮和花生中)也被研究證實能改善脂肪細胞功能。

肝臟代謝紊亂型肥胖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器官之一,當肝臟處理脂肪的能力下降時,就容易導致脂肪堆積,甚至發展成脂肪肝。這類型的人可能會有容易疲勞、右上腹不適等症狀,但也可能完全沒有明顯症狀。

保護肝臟健康的關鍵在於減少肝臟負擔。要嚴格控制果糖攝取,尤其是含糖飲料和加工食品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漿。酒精更要避免,因為它會直接損害肝細胞。有益肝臟的食物包括朝鮮薊、蒲公英葉、薑黃等。適度運動能改善肝臟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脂肪代謝。某些營養補充品如水飛薊素(奶薊草提取物)也可能有幫助,但使用前最好諮詢醫師。

營養素代謝異常型肥胖

這是最複雜的一種肥胖類型,因為它涉及到個體對特定營養素的吸收、代謝和利用效率的基因差異。例如,有些人可能特別容易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儲存,或是對某些脂肪酸的代謝效率較低。

要精準應對這種肥胖,基因檢測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了解自己對各種營養素的代謝特點。例如,APOA2基因變異的人攝取過多飽和脂肪時特別容易肥胖;而FTO基因變異的人則對總熱量攝取更敏感。根據基因檢測結果,可以制定個人化的飲食計劃,例如有些人可能需要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而有些人則可能需要控制脂肪攝取量。這種「精準營養」的方法正在成為肥胖治療的新趨勢。

了解自己的肥胖類型是成功減重的第一步。建議大家可以根據上述描述初步判斷自己可能屬於哪種類型,但最準確的方式還是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他們可以透過詳細的問診和必要的檢測來幫助你確認。記住,沒有一種減重方法適合所有人,找到適合自己類型的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健康持久地達到理想體重!

]]>
https://www.fh21health.com.tw/fitness/%e9%86%ab%e7%94%9f%e6%8f%ad%e5%af%8611%e7%a8%ae%e8%82%a5%e8%83%96%e9%a1%9e%e5%9e%8b%ef%bc%81%e9%80%99%e7%a8%ae%e4%ba%ba%e9%9d%a0%e3%80%8c%e8%aa%bf%e7%af%80%e5%ae%a4%e6%ba%ab%e3%80%8d%e5%b0%b1%e8%83%bd-290251/feed/ 0
外公誤餵成人藥害2歲孫嘔吐出疹!醫師警告:兒童用藥3大禁忌必知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arenting/%e5%a4%96%e5%85%ac%e8%aa%a4%e9%a4%b5%e6%88%90%e4%ba%ba%e8%97%a5%e5%ae%b32%e6%ad%b2%e5%ad%ab%e5%98%94%e5%90%90%e5%87%ba%e7%96%b9%ef%bc%81%e9%86%ab%e5%b8%ab%e8%ad%a6%e5%91%8a%ef%bc%9a%e5%85%92%e7%ab%a5-290247/?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e5%25a4%2596%25e5%2585%25ac%25e8%25aa%25a4%25e9%25a4%25b5%25e6%2588%2590%25e4%25ba%25ba%25e8%2597%25a5%25e5%25ae%25b32%25e6%25ad%25b2%25e5%25ad%25ab%25e5%2598%2594%25e5%2590%2590%25e5%2587%25ba%25e7%2596%25b9%25ef%25bc%2581%25e9%2586%25ab%25e5%25b8%25ab%25e8%25ad%25a6%25e5%2591%258a%25ef%25bc%259a%25e5%2585%2592%25e7%25ab%25a5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arenting/%e5%a4%96%e5%85%ac%e8%aa%a4%e9%a4%b5%e6%88%90%e4%ba%ba%e8%97%a5%e5%ae%b32%e6%ad%b2%e5%ad%ab%e5%98%94%e5%90%90%e5%87%ba%e7%96%b9%ef%bc%81%e9%86%ab%e5%b8%ab%e8%ad%a6%e5%91%8a%ef%bc%9a%e5%85%92%e7%ab%a5-290247/#respond Fri, 01 Aug 2025 05:19:26 +000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290247 最近在台灣發生了一起令人心疼的醫療事件,一位外公因為不了解兒童用藥安全,擅自將成人藥物餵給2歲孫子,導致孩子出現嘔吐、皮膚出疹等嚴重不良反應,最後緊急送醫治療。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兒童用藥安全絕對不能輕忽,成人藥物和兒童藥物的劑量、成分都有很大差異,隨意給孩子服用成人藥物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兒童用藥安全原則

劑量差異:兒童的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代謝能力與成人不同。成人藥物的劑量對兒童來說往往過高,容易造成藥物中毒。例如常見的退燒藥普拿疼,成人一次可能服用500mg,但2歲兒童的建議劑量僅有60-120mg。

成分風險:許多成人藥物含有不適合兒童的成分。比如某些感冒藥含有偽麻黃鹼,可能導致兒童心跳過快;阿司匹林則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這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兒童疾病。外公這次可能就是給了含有這些不適合成份的藥物。

劑型問題:成人藥片通常較大,兒童難以吞嚥,強行餵食可能導致嗆咳或窒息。兒童專用藥物多為液劑或顆粒劑,更容易服用且劑量準確。

常見危險藥物清單

退燒止痛藥:成人用布洛芬、阿斯匹靈等對兒童風險高。兒童應使用專用退燒藥如安佳熱、依普芬等,並嚴格按照體重計算劑量。

感冒藥:成人感冒藥常含抗組織胺、止咳劑等,可能抑制兒童呼吸。建議使用兒童專用感冒藥如息咳寧等,或諮詢醫師。

抗生素:成人抗生素劑量過高,且某些種類如四環素類會影響兒童牙齒發育。兒童應使用阿莫西林等兒童適用抗生素,並完成整個療程。

正確用藥方法

諮詢專業醫師:任何兒童用藥都應先諮詢兒科醫師,切勿自行判斷。即使是常見症狀如發燒、咳嗽,也可能需要專業評估。

閱讀藥品標示:仔細查看藥品標示的適用年齡、劑量、用法。兒童藥品通常會標明每公斤體重的建議劑量。

使用專用量具:避免使用家用湯匙等不精確的量具,應使用藥品附帶的專用量杯或注射器,確保劑量準確。

緊急處理措施

誤服處理:若孩子誤服成人藥物,立即聯繫毒物防治中心或送醫。保留藥品包裝以便醫護人員識別。

不良反應觀察:用藥後密切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嗜睡、呼吸困難、皮疹等異常反應,及時就醫。

藥物保存要點:所有藥物應放在兒童無法觸及的高處或上鎖櫃子,避免兒童自行取用。

預防勝於治療

家庭用藥教育:全家人都應了解兒童用藥安全知識,特別是常照顧孩子的長輩。可以製作簡單的用藥備忘單貼在明顯處。

建立用藥記錄:記錄孩子每次用藥的時間、藥名、劑量,避免重複用藥或忘記用藥。

定期清理藥箱:過期或不再需要的藥物應妥善處理,避免誤用。可拿到社區藥局進行回收。

兒童健康需要全家人共同守護,正確的用藥觀念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傷害。記住:當孩子生病時,寧可多跑一趟醫院,也不要冒險使用不適當的藥物。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把關,創造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arenting/%e5%a4%96%e5%85%ac%e8%aa%a4%e9%a4%b5%e6%88%90%e4%ba%ba%e8%97%a5%e5%ae%b32%e6%ad%b2%e5%ad%ab%e5%98%94%e5%90%90%e5%87%ba%e7%96%b9%ef%bc%81%e9%86%ab%e5%b8%ab%e8%ad%a6%e5%91%8a%ef%bc%9a%e5%85%92%e7%ab%a5-290247/feed/ 0
甲胎蛋白指標正常,可以排除癌症嗎?懷疑得了肝癌需做哪些檢查?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7%94%b2%e8%83%8e%e8%9b%8b%e7%99%bd%e6%8c%87%e6%a8%99%e6%ad%a3%e5%b8%b8%ef%bc%8c%e5%8f%af%e4%bb%a5%e6%8e%92%e9%99%a4%e7%99%8c%e7%97%87%e5%97%8e%ef%bc%9f%e6%87%b7%e7%96%91%e5%be%97%e4%ba%86%e8%82%9d-277199/?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e7%2594%25b2%25e8%2583%258e%25e8%259b%258b%25e7%2599%25bd%25e6%258c%2587%25e6%25a8%2599%25e6%25ad%25a3%25e5%25b8%25b8%25ef%25bc%258c%25e5%258f%25af%25e4%25bb%25a5%25e6%258e%2592%25e9%2599%25a4%25e7%2599%258c%25e7%2597%2587%25e5%2597%258e%25ef%25bc%259f%25e6%2587%25b7%25e7%2596%2591%25e5%25be%2597%25e4%25ba%2586%25e8%2582%259d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7%94%b2%e8%83%8e%e8%9b%8b%e7%99%bd%e6%8c%87%e6%a8%99%e6%ad%a3%e5%b8%b8%ef%bc%8c%e5%8f%af%e4%bb%a5%e6%8e%92%e9%99%a4%e7%99%8c%e7%97%87%e5%97%8e%ef%bc%9f%e6%87%b7%e7%96%91%e5%be%97%e4%ba%86%e8%82%9d-277199/#respond Wed, 30 Jul 2025 15:45:15 +000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277199 甲胎蛋白指標正常,是不是就能高枕無憂了?先別急著鬆口氣,這個看似簡單的指標背後藏著不少學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肝癌篩查那些事兒,讓你明明白白做檢查,不再被數字牽著鼻子走。

一、甲胎蛋白指標能說明什麼?

1、甲胎蛋白的”本職工作”

甲胎蛋白確實是肝癌的重要標誌物,約70%的肝癌患者會出現升高。但就像體溫計測不出所有疾病一樣,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約30%的肝癌患者指標可能完全正常,特別是早期肝癌和小肝癌。

2、假陰性的常見原因

有些特殊類型的肝癌根本不分泌甲胎蛋白;某些分化程度高的肝癌細胞失去了產生這種蛋白的能力;還有部分患者的肝癌病灶太小,釋放的蛋白量還不足以被檢測到。

二、懷疑肝癌要做哪些檢查?

1、影像學檢查三件套

超聲檢查是首選篩查手段,無創又經濟;CT能更清晰顯示腫瘤大小和位置;核磁共振對小於2釐米的病灶特別敏感,還能判斷腫瘤性質。

2、血液檢查組合拳

除了甲胎蛋白,還要查異常凝血酶原、α-L-岩藻糖苷酶等指標。肝功能、血常規這些基礎檢查也不能少,它們能反映肝臟整體狀況。

3、必要時穿刺活檢

當影像學發現可疑病灶,但血液指標不典型時,可能需要做肝穿刺取組織化驗。這是確診的”金標準”,但屬於有創檢查,要醫生評估後決定。

三、哪些人群要特別警惕?

1、乙肝/丙肝病毒攜帶者

這類人群肝癌發生率是普通人的100倍,建議每3-6個月就要做一次系統檢查。

2、長期飲酒人士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即使戒酒了,肝癌風險仍比常人高10倍。

3、有肝癌家族史者

直系親屬中有肝癌患者的,要提前10年開始定期篩查。

四、檢查結果怎麼看?

1、甲胎蛋白輕度升高別慌張

懷孕、肝炎活動期、生殖細胞腫瘤等都會導致指標升高,要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2、影像學發現小結節別害怕

小於1釐米的結節八成以上是良性的,遵醫囑定期復查就好。

3、多項指標異常要重視

當甲胎蛋白持續升高,同時影像學發現占位病變時,就要高度警惕了。

記住,沒有任何一項檢查是萬能的。甲胎蛋白正常不代表絕對安全,異常也不等於確診肝癌。關鍵是要找對醫生、做對檢查、看懂報告。如果你屬於高危人群,或者有持續肝區不適、消瘦等症狀,建議儘快到專科醫院做系統檢查。健康無小事,早發現才能早安心!

]]>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7%94%b2%e8%83%8e%e8%9b%8b%e7%99%bd%e6%8c%87%e6%a8%99%e6%ad%a3%e5%b8%b8%ef%bc%8c%e5%8f%af%e4%bb%a5%e6%8e%92%e9%99%a4%e7%99%8c%e7%97%87%e5%97%8e%ef%bc%9f%e6%87%b7%e7%96%91%e5%be%97%e4%ba%86%e8%82%9d-277199/feed/ 0
小腿經常酸痛,推薦哪些方法,或能幫你緩解,不妨試試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5%b0%8f%e8%85%bf%e7%b6%93%e5%b8%b8%e9%85%b8%e7%97%9b%ef%bc%8c%e6%8e%a8%e8%96%a6%e5%93%aa%e4%ba%9b%e6%96%b9%e6%b3%95%ef%bc%8c%e6%88%96%e8%83%bd%e5%b9%ab%e4%bd%a0%e7%b7%a9%e8%a7%a3%ef%bc%8c%e4%b8%8d-278095/?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e5%25b0%258f%25e8%2585%25bf%25e7%25b6%2593%25e5%25b8%25b8%25e9%2585%25b8%25e7%2597%259b%25ef%25bc%258c%25e6%258e%25a8%25e8%2596%25a6%25e5%2593%25aa%25e4%25ba%259b%25e6%2596%25b9%25e6%25b3%2595%25ef%25bc%258c%25e6%2588%2596%25e8%2583%25bd%25e5%25b9%25ab%25e4%25bd%25a0%25e7%25b7%25a9%25e8%25a7%25a3%25ef%25bc%258c%25e4%25b8%258d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5%b0%8f%e8%85%bf%e7%b6%93%e5%b8%b8%e9%85%b8%e7%97%9b%ef%bc%8c%e6%8e%a8%e8%96%a6%e5%93%aa%e4%ba%9b%e6%96%b9%e6%b3%95%ef%bc%8c%e6%88%96%e8%83%bd%e5%b9%ab%e4%bd%a0%e7%b7%a9%e8%a7%a3%ef%bc%8c%e4%b8%8d-278095/#respond Wed, 30 Jul 2025 15:44:13 +000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278095 工作一整天回到家,小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逛街沒走幾步就開始酸脹難忍?這些困擾其實都有解!別急著貼膏藥,試試這些科學又實用的緩解妙招,讓你的雙腿重新輕盈起來~

一、為什麼小腿會頻繁酸痛

1、肌肉過度使用

長時間站立、行走或運動後,乳酸堆積會導致肌肉疲勞。特別是穿高跟鞋時,小腿肌肉持續緊張更容易酸痛。

2、血液迴圈不良

久坐不動會讓下肢靜脈回流受阻,代謝廢物無法及時排出。辦公室一族常見這種”水腫型”酸痛。

3、鈣鎂元素缺乏

這兩種礦物質參與肌肉收縮,缺乏時容易引發抽筋和酸痛感。挑食或節食人群要特別注意。

二、4個立竿見影的緩解妙招

1、溫水泡腳+按摩

40℃左右的熱水漫過腳踝,浸泡15分鐘後擦幹。用拇指從腳踝向膝蓋方向推按小腿肚,重點按壓承山穴(小腿後側中點)。

2、腿部倒立

平躺後將雙腿垂直靠牆10分鐘,這個動作能促進血液回流。注意腰部要貼緊地面,可以在臀部墊個靠枕。

3、熱敷冷敷交替

先用熱毛巾敷小腿5分鐘,再用冰袋裹毛巾冷敷2分鐘,交替3次。溫差刺激能有效緩解肌肉僵硬。

4、簡易拉伸操

面對牆壁雙手撐牆,後腿伸直腳跟著地,感受小腿拉伸感保持30秒。左右腿各做3組,注意不要彈震。

三、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1、選對鞋子

避免長期穿平底鞋或超高跟鞋,3cm左右的低跟最理想。運動時要穿有足弓支撐的專業跑鞋。

2、調整坐姿

辦公室人群每坐1小時要起身活動5分鐘。可以在腳下墊個小凳子,讓膝蓋略高於髖關節。

3、補充關鍵營養

多吃香蕉、堅果等富含鎂的食物,乳製品和豆製品能補鈣。容易抽筋的人睡前可以喝杯溫牛奶。

4、適度運動強化

游泳、騎自行車等低衝擊運動能增強小腿肌肉耐力。剛開始可以每天快走30分鐘,循序漸進增加強度。

這些方法堅持兩周就能看到明顯改善!有位經常出差的白領試過後說,現在穿高跟鞋站半天都不會腿酸了。記住,養護雙腿要像養護面部皮膚一樣精心,畢竟它們承載著我們走遍世界的夢想呢~

]]>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5%b0%8f%e8%85%bf%e7%b6%93%e5%b8%b8%e9%85%b8%e7%97%9b%ef%bc%8c%e6%8e%a8%e8%96%a6%e5%93%aa%e4%ba%9b%e6%96%b9%e6%b3%95%ef%bc%8c%e6%88%96%e8%83%bd%e5%b9%ab%e4%bd%a0%e7%b7%a9%e8%a7%a3%ef%bc%8c%e4%b8%8d-278095/feed/ 0
補鎂“飛快”的食物排行榜,菠菜未上榜,杏仁第2,天越熱越要吃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utrition/%e8%a3%9c%e9%8e%82%e9%a3%9b%e5%bf%ab%e7%9a%84%e9%a3%9f%e7%89%a9%e6%8e%92%e8%a1%8c%e6%a6%9c%ef%bc%8c%e8%8f%a0%e8%8f%9c%e6%9c%aa%e4%b8%8a%e6%a6%9c%ef%bc%8c%e6%9d%8f%e4%bb%81%e7%ac%ac2-270858/?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e8%25a3%259c%25e9%258e%2582%25e9%25a3%259b%25e5%25bf%25ab%25e7%259a%2584%25e9%25a3%259f%25e7%2589%25a9%25e6%258e%2592%25e8%25a1%258c%25e6%25a6%259c%25ef%25bc%258c%25e8%258f%25a0%25e8%258f%259c%25e6%259c%25aa%25e4%25b8%258a%25e6%25a6%259c%25ef%25bc%258c%25e6%259d%258f%25e4%25bb%2581%25e7%25ac%25ac2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utrition/%e8%a3%9c%e9%8e%82%e9%a3%9b%e5%bf%ab%e7%9a%84%e9%a3%9f%e7%89%a9%e6%8e%92%e8%a1%8c%e6%a6%9c%ef%bc%8c%e8%8f%a0%e8%8f%9c%e6%9c%aa%e4%b8%8a%e6%a6%9c%ef%bc%8c%e6%9d%8f%e4%bb%81%e7%ac%ac2-270858/#respond Wed, 30 Jul 2025 15:42:14 +000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270858 夏天出汗多,身體裏的鎂元素就像開了閘的水龍頭嘩嘩往外流!你可能不知道,缺鎂會讓人莫名煩躁、腿抽筋,連睡覺都不踏實。別以為吃菠菜就能補夠鎂,這份”補鎂王者”排行榜絕對顛覆你的認知。

一、補鎂食物TOP5出乎意料

1、南瓜籽:低調的鎂元素冠軍

每100克含鎂535毫克,是菠菜的5倍還多。抓一把當零食,既能滿足下午饞嘴,又能補足全天1/3的鎂需求。建議選原味烘烤的,避免鹽分超標。

2、杏仁:營養師口袋裏的秘密武器

別看它小小一顆,23顆杏仁就能提供80毫克鎂。特別適合當早餐搭配,泡在優酪乳裏或者打成杏仁奶,吸收率更高。注意每天別超過30克。

3、黑巧克力:甜蜜的鎂來源

可哥含量70%以上的黑巧,每塊(30克)含鎂64毫克。下午茶來兩小塊,既解饞又提神。選擇時注意看成分表,白砂糖排太前面的不要買。

4、糙米:被低估的主食寶藏

一碗糙米飯(約150克)含鎂86毫克,比白米飯多4倍。煮飯前浸泡2小時更容易消化,搭配三文魚或雞胸肉就是完美的健身餐。

5、牛油果:健身達人的最愛

半個中等大小牛油果含鎂58毫克,還富含優質脂肪。做成奶昔或沙拉,特別適合運動後補充。挑選手感略軟的成熟度剛好。

二、夏天補鎂的3個黃金時段

1、晨起一杯淡鹽水後

經過整夜代謝,早晨是礦物質吸收最佳時段。可以在早餐穀物裏撒些南瓜籽。

2、運動後30分鐘內

出汗會帶走大量鎂元素,此時補充效率最高。推薦吃根香蕉配幾顆杏仁。

3、睡前兩小時

鎂有助放鬆神經,晚上吃些黑巧克力或喝杯杏仁奶,能改善睡眠品質。

三、這些情況要特別注意補鎂

1、經常喝咖啡的人:咖啡因會加速鎂流失。

2、長期壓力大的人群:壓力激素會消耗體內鎂儲備。

3、運動量大的健身人群:每出汗1升就損失約15毫克鎂。

4、愛吃甜食的小夥伴:糖代謝需要消耗鎂元素。

記住個小竅門:補鎂時搭配維生素B6食物(如香蕉、鷹嘴豆),吸收率能提升40%。現在知道為什麼天越熱越要補鎂了吧?趕緊把這份清單加入購物車,別等腿抽筋了才想起來!

]]>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utrition/%e8%a3%9c%e9%8e%82%e9%a3%9b%e5%bf%ab%e7%9a%84%e9%a3%9f%e7%89%a9%e6%8e%92%e8%a1%8c%e6%a6%9c%ef%bc%8c%e8%8f%a0%e8%8f%9c%e6%9c%aa%e4%b8%8a%e6%a6%9c%ef%bc%8c%e6%9d%8f%e4%bb%81%e7%ac%ac2-270858/feed/ 0
花生再次被關注!醫生坦言:夏季常吃花生,或迎來這幾個好處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utrition/%e8%8a%b1%e7%94%9f%e5%86%8d%e6%ac%a1%e8%a2%ab%e9%97%9c%e6%b3%a8%ef%bc%81%e9%86%ab%e7%94%9f%e5%9d%a6%e8%a8%80%ef%bc%9a%e5%a4%8f%e5%ad%a3%e5%b8%b8%e5%90%83%e8%8a%b1%e7%94%9f%ef%bc%8c%e6%88%96%e8%bf%8e-271609/?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e8%258a%25b1%25e7%2594%259f%25e5%2586%258d%25e6%25ac%25a1%25e8%25a2%25ab%25e9%2597%259c%25e6%25b3%25a8%25ef%25bc%2581%25e9%2586%25ab%25e7%2594%259f%25e5%259d%25a6%25e8%25a8%2580%25ef%25bc%259a%25e5%25a4%258f%25e5%25ad%25a3%25e5%25b8%25b8%25e5%2590%2583%25e8%258a%25b1%25e7%2594%259f%25ef%25bc%258c%25e6%2588%2596%25e8%25bf%258e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utrition/%e8%8a%b1%e7%94%9f%e5%86%8d%e6%ac%a1%e8%a2%ab%e9%97%9c%e6%b3%a8%ef%bc%81%e9%86%ab%e7%94%9f%e5%9d%a6%e8%a8%80%ef%bc%9a%e5%a4%8f%e5%ad%a3%e5%b8%b8%e5%90%83%e8%8a%b1%e7%94%9f%ef%bc%8c%e6%88%96%e8%bf%8e-271609/#respond Wed, 30 Jul 2025 15:41:10 +000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271609 三伏天裏,一把花生竟成養生”黑馬”!最近門診裏不少患者都在討論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連營養科醫生都忍不住為它打call。別看花生其貌不揚,它可是藏著讓你驚喜的養生密碼。

一、花生裏的”營養天團”

1.優質蛋白補給站

每100克花生含蛋白質25克,比牛奶高出8倍。所含的8種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特別適合素食者補充蛋白。運動後抓一把,比蛋白粉更天然。

2.心臟守護小衛.士

花生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能調節膽固醇水準。其中的白藜蘆醇更是血管”清道夫”,幫助維持血管彈性。每天20粒,相當於給心臟上保險。

3.腸道健康調節器

花生皮中的膳食纖維是蘋果的3倍,搭配豐富的益生元成分。既能促進腸道蠕動,又能餵養有益菌群,堪稱天然的”腸道按摩師”。

二、夏季專屬養生功效

1.解暑生津小能手

花生中的B族維生素和鋅元素,能促進唾液分泌。炎炎夏日嚼幾粒,比喝冷飲更解渴。搭配綠豆煮湯,就是古法消暑秘方。

2.防曬修復好幫手

維生素E含量是核桃的2倍,搭配硒元素形成抗氧化屏障。經常戶外活動的人,每天吃一把相當於給皮膚加了層”天然防曬霜”。

三、這樣吃效果更好

1.水煮保留營養

帶殼冷水下鍋,加少許鹽和八角,水開後煮15分鐘。這樣吃比油炸減少80%油脂攝入,營養保留更完整。

2.發芽啟動酶活性

花生發芽48小時後,抗氧化物質增加5倍。用濕紗布包裹常溫放置,等冒出0.5cm嫩芽時涼拌食用,口感清甜似堅果。

四、這些情況要當心

1.膽囊炎患者需謹慎

高脂肪含量可能誘發膽絞痛。建議選擇煮花生,每次不超過15粒,最好搭配山楂茶助消化。

2.過敏體質要排查

花生是常見過敏原,初次嘗試建議觀察24小時。出現皮膚瘙癢、嘴唇腫脹要立即停食。

抓把花生當零食的日子又回來了!不過要提醒的是,發黴的花生產生黃麯黴素,寧可浪費也別將就。現在正是新花生上市季,選顆粒飽滿、表皮光滑的,密封冷藏保存。每天20-25粒的量剛剛好夠你享受所有好處,這個夏天就讓花生罐常伴左右吧。

]]>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utrition/%e8%8a%b1%e7%94%9f%e5%86%8d%e6%ac%a1%e8%a2%ab%e9%97%9c%e6%b3%a8%ef%bc%81%e9%86%ab%e7%94%9f%e5%9d%a6%e8%a8%80%ef%bc%9a%e5%a4%8f%e5%ad%a3%e5%b8%b8%e5%90%83%e8%8a%b1%e7%94%9f%ef%bc%8c%e6%88%96%e8%bf%8e-271609/feed/ 0
你的牙齒可能比年齡還老!醫生:身體早就給出信號,只是你沒注意 https://www.fh21health.com.tw/beauty-makeup/%e4%bd%a0%e7%9a%84%e7%89%99%e9%bd%92%e5%8f%af%e8%83%bd%e6%af%94%e5%b9%b4%e9%bd%a1%e9%82%84%e8%80%81%ef%bc%81%e9%86%ab%e7%94%9f%ef%bc%9a%e8%ba%ab%e9%ab%94%e6%97%a9%e5%b0%b1%e7%b5%a6%e5%87%ba%e4%bf%a1-272165/?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e4%25bd%25a0%25e7%259a%2584%25e7%2589%2599%25e9%25bd%2592%25e5%258f%25af%25e8%2583%25bd%25e6%25af%2594%25e5%25b9%25b4%25e9%25bd%25a1%25e9%2582%2584%25e8%2580%2581%25ef%25bc%2581%25e9%2586%25ab%25e7%2594%259f%25ef%25bc%259a%25e8%25ba%25ab%25e9%25ab%2594%25e6%2597%25a9%25e5%25b0%25b1%25e7%25b5%25a6%25e5%2587%25ba%25e4%25bf%25a1 https://www.fh21health.com.tw/beauty-makeup/%e4%bd%a0%e7%9a%84%e7%89%99%e9%bd%92%e5%8f%af%e8%83%bd%e6%af%94%e5%b9%b4%e9%bd%a1%e9%82%84%e8%80%81%ef%bc%81%e9%86%ab%e7%94%9f%ef%bc%9a%e8%ba%ab%e9%ab%94%e6%97%a9%e5%b0%b1%e7%b5%a6%e5%87%ba%e4%bf%a1-272165/#respond Wed, 30 Jul 2025 15:41:02 +000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272165 刷牙時突然發現牙齒好像變長了?別急著怪牙膏,這可能是身體在敲警.鐘!牙齒就像身體的”晴雨錶”,那些你以為的”正常現象”,可能正在悄悄暴露健康危.機。今天就來破解牙齒發出的求.救密碼,別等牙醫宣判才後悔!

一、牙齒變長的真相

1、牙齦萎縮警.報

當牙根逐漸暴露,牙齒看起來就會變長。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號,細菌正在侵蝕你的牙槽骨。數據顯示,35歲以上人群80%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問題。

2、刷牙方式埋雷

橫向用力刷牙就像鋸木頭,會直接損傷牙齦。改用巴氏刷牙法,將牙刷傾斜45度輕輕震顫,才是保護牙齦的正確姿勢。

二、牙齒發出的五種健康信號

1、牙齒敏感

喝冰水突然刺痛?這可能是牙釉質磨損或牙齦退縮。避免過度使用美白牙膏,酸性食物後半小時再刷牙。

2、牙齒鬆動

排除外傷因素,成年人牙齒鬆動往往與骨質疏鬆有關。建議檢查骨密度,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

3、牙齒變色

突然出現的黑斑可能是齲齒,而整體發黃可能與長期服藥有關。戒煙限咖啡,每年至少洗牙一次。

4、口臭頑固

刷牙後仍存在的口臭,可能是胃病或糖尿病的徵兆。持續兩周以上建議做全面檢查。

5、牙齦出血

刷牙時經常出血別不當回事,這可能是維生素C缺乏或血液疾病的信號。多吃新鮮果蔬,出血頻繁要驗血。

三、拯救牙齒的黃金法則

1、清潔要到位

每天使用牙線清潔牙縫,電動牙刷比普通牙刷能多清除21%的牙菌斑。別忘了舌苔也要輕刷。

2、飲食有講究

多吃蘋果、芹菜等”天然牙刷”食物,少喝碳酸飲料。餐後嚼無糖口香糖能刺激唾液分泌。

3、定期檢查不能少

每半年洗牙一次,就像給牙齒做”大掃除”。40歲後建議每年拍一次口腔全景片。

4、夜間防護很重要

磨牙人群要佩戴咬合墊,避免牙齒過度磨損。睡眠呼吸暫停也會傷害牙齒。

牙齒問題就像冰山一角,表面看到的可能只是深層問題的十分之一。那位常年牙齦出血的張女士,檢查後發現竟是輕度糖尿病。從現在開始,每天照鏡子時多看一眼牙齒,它可能正在替你”喊救.命”呢!

]]>
https://www.fh21health.com.tw/beauty-makeup/%e4%bd%a0%e7%9a%84%e7%89%99%e9%bd%92%e5%8f%af%e8%83%bd%e6%af%94%e5%b9%b4%e9%bd%a1%e9%82%84%e8%80%81%ef%bc%81%e9%86%ab%e7%94%9f%ef%bc%9a%e8%ba%ab%e9%ab%94%e6%97%a9%e5%b0%b1%e7%b5%a6%e5%87%ba%e4%bf%a1-272165/feed/ 0
白髮“拔一根長十根”?別再信這謠言了,長白頭的原因是這幾個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7%99%bd%e9%ab%ae%e6%8b%94%e4%b8%80%e6%a0%b9%e9%95%b7%e5%8d%81%e6%a0%b9%ef%bc%9f%e5%88%a5%e5%86%8d%e4%bf%a1%e9%80%99%e8%ac%a0%e8%a8%80%e4%ba%86%ef%bc%8c%e9%95%b7%e7%99%bd%e9%a0%ad-275573/?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e7%2599%25bd%25e9%25ab%25ae%25e6%258b%2594%25e4%25b8%2580%25e6%25a0%25b9%25e9%2595%25b7%25e5%258d%2581%25e6%25a0%25b9%25ef%25bc%259f%25e5%2588%25a5%25e5%2586%258d%25e4%25bf%25a1%25e9%2580%2599%25e8%25ac%25a0%25e8%25a8%2580%25e4%25ba%2586%25ef%25bc%258c%25e9%2595%25b7%25e7%2599%25bd%25e9%25a0%25ad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7%99%bd%e9%ab%ae%e6%8b%94%e4%b8%80%e6%a0%b9%e9%95%b7%e5%8d%81%e6%a0%b9%ef%bc%9f%e5%88%a5%e5%86%8d%e4%bf%a1%e9%80%99%e8%ac%a0%e8%a8%80%e4%ba%86%ef%bc%8c%e9%95%b7%e7%99%bd%e9%a0%ad-275573/#respond Wed, 30 Jul 2025 15:24:11 +000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275573 最近是不是又發現了幾根白頭發?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拔掉,但又擔心”拔一根長十根”的老話。其實這個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今天我們就來破解這個流傳多年的謠言,告訴你白髮生長的真正原因。

一、拔白頭發會越拔越多嗎?

1、毛囊數量是固定的

每個毛囊只能長出一根頭髮,拔掉白頭發並不會讓毛囊分裂。毛囊之間互不影響,拔一根不會刺激周圍毛囊長出更多白髮。

2、為什麼會有”越拔越多”的錯覺?

新長出的白髮其實原本就要長出來,只是時間巧合讓你誤以為是拔掉導致的。隨著年齡增長,白髮自然增多,與是否拔掉無關。

3、拔頭髮的真正風險

頻繁拔頭髮可能損傷毛囊,導致毛囊炎甚至永久性脫髮。與其拔掉,不如用剪刀從根部剪掉。

二、白頭發產生的真正原因

1、黑色素細胞功能衰退

頭髮變白是因為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逐漸減少或停止產生色素。這是自然衰老過程,通常從30歲後開始明顯。

2、遺傳因素起關鍵作用

父母早年白髮的,子女往往也會出現類似情況。遺傳決定了你開始長白髮的年齡和速度。

3、壓力會加速白髮產生

長期高壓狀態會導致氧化應激反應,影響黑色素幹細胞功能。這就是為什麼有人”一夜白頭”。

4、營養缺乏影響發色

缺乏銅、鐵、鋅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B12、葉酸等,都可能提前導致白髮。

5、某些疾病會導致白髮

甲狀腺功能異常、白癜風等疾病可能伴隨白髮增多,需要及時就醫檢查。

三、預防過早白髮的實用方法

1、均衡飲食很重要

多吃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B族、銅鐵鋅的食物,如堅果、深色蔬菜、全穀物等。

2、學會管理壓力

通過運動、冥想等方式減壓,避免長期處於高壓狀態。

3、戒煙很關鍵

吸煙會加速毛囊老化,戒煙有助於延緩白髮。

4、正確護理頭髮

避免過度燙染,減少吹風機高溫傷害,選擇溫和的洗護產品。

5、保證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會影響黑色素生成,每天保證7-8小時優質睡眠。

白頭發是自然現象,不必過分焦慮。與其糾結已經長出的白髮,不如從現在開始調整生活方式,延緩新的白髮產生。記住,優雅地接受歲月的痕跡,也是一種智慧。下次再看到白頭發,別再急著拔掉了!

]]>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7%99%bd%e9%ab%ae%e6%8b%94%e4%b8%80%e6%a0%b9%e9%95%b7%e5%8d%81%e6%a0%b9%ef%bc%9f%e5%88%a5%e5%86%8d%e4%bf%a1%e9%80%99%e8%ac%a0%e8%a8%80%e4%ba%86%ef%bc%8c%e9%95%b7%e7%99%bd%e9%a0%ad-275573/feed/ 0
醫生直言:得了糖尿病,做好這4點,穩定血糖,遠離併發症!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9%86%ab%e7%94%9f%e7%9b%b4%e8%a8%80%ef%bc%9a%e5%be%97%e4%ba%86%e7%b3%96%e5%b0%bf%e7%97%85%ef%bc%8c%e5%81%9a%e5%a5%bd%e9%80%994%e9%bb%9e%ef%bc%8c%e7%a9%a9%e5%ae%9a%e8%a1%80%e7%b3%96%ef%bc%8c%e9%81%a0-278581/?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e9%2586%25ab%25e7%2594%259f%25e7%259b%25b4%25e8%25a8%2580%25ef%25bc%259a%25e5%25be%2597%25e4%25ba%2586%25e7%25b3%2596%25e5%25b0%25bf%25e7%2597%2585%25ef%25bc%258c%25e5%2581%259a%25e5%25a5%25bd%25e9%2580%25994%25e9%25bb%259e%25ef%25bc%258c%25e7%25a9%25a9%25e5%25ae%259a%25e8%25a1%2580%25e7%25b3%2596%25ef%25bc%258c%25e9%2581%25a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9%86%ab%e7%94%9f%e7%9b%b4%e8%a8%80%ef%bc%9a%e5%be%97%e4%ba%86%e7%b3%96%e5%b0%bf%e7%97%85%ef%bc%8c%e5%81%9a%e5%a5%bd%e9%80%994%e9%bb%9e%ef%bc%8c%e7%a9%a9%e5%ae%9a%e8%a1%80%e7%b3%96%ef%bc%8c%e9%81%a0-278581/#respond Wed, 30 Jul 2025 15:09:53 +000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278581 糖尿病被稱為”甜蜜的負擔”,但這份”甜蜜”背後卻暗藏危.機。據統計,我.國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別急著被數字嚇到,其實只要掌握正確方法,血糖完全可以乖乖聽話!

一、飲食管理是控糖基礎

1、主食要會挑

把白米飯換成糙米飯或雜糧飯,升糖速度能降低30%。每餐主食量控制在拳頭大小,搭配足量蔬菜。

2、蛋白質要足量

每天保證1個雞蛋、1杯牛奶、2兩瘦肉。魚肉、雞胸肉、豆腐都是優質選擇,能增強飽腹感。

3、進餐順序有講究

先喝湯,再吃菜,最後吃主食。這樣的進餐順序能讓血糖上升更平緩。

二、運動是天然降糖藥

1、有氧運動不可少

快走、游泳、騎自行車都不錯,每週至少5次,每次30分鐘。注意運動前後監測血糖。

2、抗阻訓練很重要

每週2-3次啞鈴或彈力帶訓練,能提高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率。

3、避免久坐

每坐1小時就起來活動5分鐘,簡單的伸展運動也能幫助控制血糖。

三、監測血糖要科學

1、監測頻率因人而異

血糖不穩定者每天監測4-7次,穩定後可減少到每週2-3天。

2、記錄很關鍵

建立血糖日記,記錄飲食、運動和用藥情況,方便醫生調整方案。

3、注意監測時間點

空腹、餐後2小時、睡前是重要監測時段,特殊情況隨時測。

四、用藥遵醫囑很重要

1、按時按量服藥

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更不要聽信偏方替代正規治療。

2、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某些感冒藥、抗生素可能影響降糖效果,用藥前要諮詢醫生。

3、定期復查不能少

每3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每年做一次全面體檢。

五、特別提醒

1、預防低血糖

隨身攜帶糖果,出現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症狀立即進食。

2、保護雙腳

每天檢查足部,選擇舒適透氣的鞋子,避免受傷感染。

3、管理壓力

學會放鬆技巧,長期緊張會導致血糖升高。

4、戒煙限酒

吸煙會加重血管病變,飲酒要適量並搭配食物。

記住,糖尿病管理是場馬拉松,不是短跑。有位糖友堅持飲食運動管理10年,血糖一直很穩定,連醫生都誇他控制得好。其實控糖沒那麼難,關鍵是要養成好習慣並堅持下去。從今天開始,選一兩個最容易做到的改變開始行動吧!

]]>
https://www.fh21health.com.tw/news/%e9%86%ab%e7%94%9f%e7%9b%b4%e8%a8%80%ef%bc%9a%e5%be%97%e4%ba%86%e7%b3%96%e5%b0%bf%e7%97%85%ef%bc%8c%e5%81%9a%e5%a5%bd%e9%80%994%e9%bb%9e%ef%bc%8c%e7%a9%a9%e5%ae%9a%e8%a1%80%e7%b3%96%ef%bc%8c%e9%81%a0-278581/feed/ 0
中老年人別忽視“隱性肥胖”?什麼是隱性肥胖?看看你中了沒 https://www.fh21health.com.tw/fitness/%e4%b8%ad%e8%80%81%e5%b9%b4%e4%ba%ba%e5%88%a5%e5%bf%bd%e8%a6%96%e9%9a%b1%e6%80%a7%e8%82%a5%e8%83%96%ef%bc%9f%e4%bb%80%e9%ba%bc%e6%98%af%e9%9a%b1%e6%80%a7%e8%82%a5%e8%83%96%ef%bc%9f-278757/?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e4%25b8%25ad%25e8%2580%2581%25e5%25b9%25b4%25e4%25ba%25ba%25e5%2588%25a5%25e5%25bf%25bd%25e8%25a6%2596%25e9%259a%25b1%25e6%2580%25a7%25e8%2582%25a5%25e8%2583%2596%25ef%25bc%259f%25e4%25bb%2580%25e9%25ba%25bc%25e6%2598%25af%25e9%259a%25b1%25e6%2580%25a7%25e8%2582%25a5%25e8%2583%2596%25ef%25bc%259f https://www.fh21health.com.tw/fitness/%e4%b8%ad%e8%80%81%e5%b9%b4%e4%ba%ba%e5%88%a5%e5%bf%bd%e8%a6%96%e9%9a%b1%e6%80%a7%e8%82%a5%e8%83%96%ef%bc%9f%e4%bb%80%e9%ba%bc%e6%98%af%e9%9a%b1%e6%80%a7%e8%82%a5%e8%83%96%ef%bc%9f-278757/#respond Wed, 30 Jul 2025 14:59:19 +0000 https://www.fh21health.com.tw/?p=278757 春天體檢報告上的體重數字明明正常,為什麼醫生卻說要注意”隱性肥胖”?這種看不見的健康殺手,可能正悄悄侵蝕著中老年人的健康。很多人直到體檢發現脂肪肝、血糖異常,才驚覺自己早已中招!

一、隱性肥胖的三大典型特徵

1、體重正常但腰圍超標

男性腰圍≥90cm、女性≥85cm就要警惕。內臟脂肪堆積會讓腰圍悄悄增長,即使體重秤數字沒變化。

2、肌肉量明顯不足

四肢纖細但肚子鬆軟,爬樓梯容易氣喘。肌肉流失會讓基礎代謝率下降,形成”瘦胖子”體質。

3、體檢指標異常

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標出現臨界值,但還沒達到疾病診斷標準。這是身體發出的早期預警信號。

二、中老年隱性肥胖的四大危害

1、加速器官功能衰退

內臟脂肪會分泌炎症因數,持續損害心腦血管和肝臟。

2、增加慢性病風險

糖尿病發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高血壓風險增加2倍。

3、導致骨質疏鬆

肌肉量不足會影響鈣質吸收,增加骨折概率。

4、影響認知功能

研究發現內臟脂肪過多與阿爾茨海默病存在關聯。

三、自測隱性肥胖的簡單方法

1、腰臀比測量法

腰圍÷臀圍,男性>0.9、女性>0.85即為異常。

2、皮膚褶皺測試

捏起肚臍旁2釐米處皮膚,厚度超過2.5釐米要警惕。

3、體能評估法

連續爬3層樓就心慌氣短,可能肌肉量已不足。

四、科學改善隱性肥胖

1、蛋白質要吃夠

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1.2克優質蛋白,雞蛋、豆製品、魚類都是好選擇。

2、抗阻運動不能少

每週2-3次啞鈴、彈力帶訓練,每次20分鐘就能有效增肌。

3、有氧運動要適度

快走、游泳等運動控制在30-40分鐘,過度有氧反而消耗肌肉。

4、睡眠品質要保證

深度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有助於肌肉修復。

五、特別注意事項

1、不要過度節食

熱量會導致肌肉流失加劇,每天攝入不低於1200大卡。

2、警惕”健康食品”陷阱

粗糧餅乾、果蔬幹等看似健康的零食其實熱量驚人。

3、定期檢測體成分

家用體脂秤只能參考,建議每季度做一次InBody檢測。

有位65歲的退休教師,體重多年保持55公斤,體檢卻發現脂肪肝。經過3個月蛋白質補充和力量訓練,肌肉量增加2公斤,所有指標恢復正常。記住,體重數字從來不是健康的唯一標準,打造強健的肌肉鎧甲,才是中老年人對抗衰老的最佳武器!

]]>
https://www.fh21health.com.tw/fitness/%e4%b8%ad%e8%80%81%e5%b9%b4%e4%ba%ba%e5%88%a5%e5%bf%bd%e8%a6%96%e9%9a%b1%e6%80%a7%e8%82%a5%e8%83%96%ef%bc%9f%e4%bb%80%e9%ba%bc%e6%98%af%e9%9a%b1%e6%80%a7%e8%82%a5%e8%83%96%ef%bc%9f-278757/feed/ 0